青春叛逆期
前几天和朋友的聊天中,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想法青少年的青春叛逆期真的是叛逆期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经历过那段时期,我现在回过头想了下,其实我更愿意称为那是青少年思想独立初期。
什么叫叛逆,和父母的意见相左,不听父母话,做了他们不喜欢的事情,不按他们的意见做事,这个叫叛逆吗?我们从小就是在周围长辈的谆谆教导中成长的,所有对事物的看法见解,都是经由他们灌输给我们的。幼儿时期我们头脑简单,没有独立思想行为,所以我们会非常愉快的接受父母给我们的意见,且毫不怀疑,随着我们慢慢成长,开始读书 外出,对外面的人 事 物接触得越来越多,我们开始萌生出自己的想法,原来有些事情父母也不一定是对的,或者是他们之前给我的意见并不是我想要的。在后来的生活中,我们在和父母交流时会提出质疑,反对的意见,当父母慢慢意识到我们并不如之前听话,好掌握,所以他们开始发火,给我们安上了叛逆期这个词。
说实话中国绝大部分父母都算不上是合格的教育者,他们的行为模式同样是来自于他们的长辈,绝大部分行为模式都是在家庭内部的再循环,所以你会看到孩子其实是父母的复制品。我是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20岁后一定要脱离原生家庭独自生活,在你独自生活后,会慢慢察觉到其实你的很多行为模式都是参照了父母,这个时候你会反思,会对比其他同龄人的做法与见解。从而才有机会去更正,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我在20岁左右工作的时候受到了挫折和委屈,当时第一时间就是想和家里人倾诉,当时一边说一边掉泪,但是当我的父亲听完后,他没有安慰我,也没有和我分析问题,他第一时间是指责我没用,没有能力,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能干,而我碰到这种事情就只会哭。从那以后我在外面碰到难题,挫折都没有回家倾述过。我的父亲是位很传统的男权主义者,鉴于我是女性,所以从小到大他要求我们就是要听话,本份。从我口中提出的生活需求,工作换岗,他都会予以否决,长期以往我的性格慢慢的变得内向,懦弱。后来由于工作需求,我开始独自生活,有意识的看书,慢慢的我发现原来自己的行为模式带上了父亲给予的烙印,不知不觉中我变成了另一个他。我开始反思,改变。慢慢的我变成他口中的不孝顺的女儿,是个异类。千万不要去怪自己的原生家庭,因为父母他们也是在那个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认知只能是在原本的环境中形成,所以只是把他们认为正确的东西传授给你。所以你一定要跳出原本的圈子去感受不同思想的碰撞,再转化成自己的思想认知。
但是现在的我活的很开心,敢于做自己想要的事情。在他人口中是个异类也罢,关键是每个人都要找到真正的自我,而不是成为父母的复制品,浑浑噩噩的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