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不虚传——《彼得兔》读后感
前一阵凑单买书的时候,被大数据推送了《野蔷薇村的故事》(Brambly Hedge),看图画是细节很多的复古田园风格,觉得心动便加进了购物车,已经准备等618下单了,突然想起来去亚马逊网站上瞧瞧买家评价,刷到好几条评论对于这一版的印刷质量表达了不满,说纸质偏黄,图画色彩黯淡且色调有偏差,更有一条说是怀着能媲美《彼得兔》的期待购买的,结果发觉故事情节和语言的文学性都远不及《彼得兔》:
“And it's definitely not Beatrix Potter, whose extremely quaint and insightful tales and exquisite language have been a favorite request by all of my children.” (它绝对不是Beatrix Potter,她的古怪而富有洞察力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是我所有孩子最喜欢的。)
而我虽然在十几年前刚跳进儿童图画书的大坑里时便已听闻《彼得兔》的鼎鼎大名,但一直没真正读过原书,原因是曾经看了中文版开头对于四只小兔子名字的翻译,便判断这套书翻译过来会失去很多趣味,而当时英文书太难买,也就一直搁置了。
感觉现在时机终于成熟了。
于是我便删掉了购物车里的《野蔷薇村的故事》,转而搜索起《彼得兔》来,看到一家价格不算太贵,等了几天,也没能坚持等到618最优惠的时候,就直接买了。

这套书十分精致,每个故事单独一本,每一本都是巴掌大小,硬皮精装线订,白色护封,内部硬皮书壳是优雅的灰蓝色,内页纸张厚实微黄,非铜版纸,不反光刺眼,排版舒适不紧凑,每本书的护封内侧勒口上还有关于此故事的创作背景简介。


我愉快地开始了翻看,本打算赶在6.1儿童节当天读完并写出读后感,正好应个景;结果再次高估了自己的阅读速度,6.2才读完整套书,读后感又拖了一天,今天6.3才写。
虽然已经成为中年大妈的我,看完了这区区一套儿童绘本,并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甚至觉得这个年纪还在津津乐道幼儿读物,似乎应该有点羞愧才对),但心里其实还是挺高兴的。毕竟对于我自己而言,实际上投入了比预估更多的时间和意志力,尤其是读后面字数相对较多的几本时,简直是耐着性子才得以坚持了下来。
阅读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不认识的单词太多了,远超我对儿童读物的阅读难度预期,而且包含着大量的植物、动物与物品名称,尽管文字很少,但每一本里对我来说都得有几十个生词,非常影响对于内容的理解。

身为成年人,在看绘本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把更多注意力分配给了文字而非图画,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音韵魅力。
比如很多动物角色的名字本身就押韵:两只老鼠Tom Thumb和Hunca Munca;Peter Rabbit的三姐妹Flopsy,Mopsy和Cotton-tail;小猫Tom Kitten与它的两姐妹Mittens和Moppet,给故事增添了许多趣味。
而且Beatrix Potter所创造的众多拟声词简直妙不可言:比如形容鸭子们走路的“Pit pat, paddle pat! Pit pat, waddle pat!”——鸭子们摇摇晃晃的形象简直就在眼前;“Tip tap, tip tap, tip tap tip!”——这是裁缝听到的被猫扣在茶杯里的小老鼠们撞击茶杯的求救声音;“Buzz! Buzz! Buzzz! Bizz, Wizz, Wizzz!”——这是不速之客蜜蜂们对作为房屋主人的老鼠Mrs. Tittlemouse的问候。实在太适合带着小朋友朗读了,已经能想象出娃娃们乐不可支的神情。
总体来说,读前面的短故事的时候,的确体验到了Beatrix Potter作品的魔力:清新自然充满田园风情的绘画与趣味十足且富于音韵美的语言交织,而使读者获得双重享受,再加上温馨并且时常包含了一点小惊喜的故事结尾,使我一边读一边不由得感叹:难怪是已经风靡世界上百年的经典童书。而主角们在相对独立的不同故事中的多次出现,使得Potter小姐所创造出的世界,愈加妙趣横生且立体起来了。
而在读文字较多的第14-19本时,阅读体验就大幅下滑,觉得故事冗长乏味,远远不再那么有吸引力。看来Potter小姐并不擅长写长故事,还是更适合短故事。
但整体愉悦的阅读过程之中,还是夹杂着一些怪异的感受。对于故事里动物本身的定位,我总觉得没有形成完全自洽的体系。《彼得兔》全系列都是以拟人化的动物为主角,很多动物角色穿着衣服,也有去商店购物、聚会喝下午茶等行为,动物的世界可以说是平行版的人类社会。但人类角色也穿插其中,作者甚至也巧妙地使自己在故事里几次出现,令人读到的时候不禁莞尔。
我认为问题在于:对于人类与动物角色的地位关系,Potter小姐似乎没有进行完全统一化的设定。有些时候人与动物是可以平等地对话交流;但另一些时候又出现了人对于动物的捕杀和食用,完全展示了现实世界中的动物相比较于人类的从属与被主宰的定位。
比如最著名的第1本The Tale of Peter Rabbit,提及彼得兔(Peter Rabbit)的爸爸被Mrs. McGregor做成了馅饼端上餐桌;又比如第19本The Tale of Pig Robinson,对于小猪Robinson的两位阿姨Dorcas和Porcas,先描述它们从事着和人类别无二致的营生(养鸡和洗衣服),然后叙述它们的结局是被做成了培根;并且小猪Robinson与人类的互动也是同样经历了巨大落差:Robinson受两位阿姨嘱托,去集市上把自家生产的农产品(鸡蛋和花椰菜等)售卖给了人类顾客,并获得了人类的帮助,继而被水手诱骗到了船上饲养,被看作给船长庆祝生日的储备食材。
这些前后不一致的设定,使我产生了一些不适感,也由此觉得《彼得兔》包含着些许出人意料的古怪。因而在阅读过程中感觉精神无法完全放松,总是悬着一颗心,不知是否又会出现这种“暗黑”情节,直到每一本终于看到结尾,才能松一口气。
此外,还有一处我不能理解的情节设置,就是对于兔子本杰明(Benjamin Bunny)的爸爸的形象描绘。在第4本The Tale of Benjamin Bunny中,兔子本杰明的爸爸以英明神武的old Mr. Benjamin现身,出手果决,成功解救了被困在Mr. McGregor的花园里的彼得和本杰明;然而到了第14本The Tale of Mr. Tod中,它突然变成了老糊涂的old Mr. Bouncer,直接导致儿子本杰明的刚刚出生的小兔子们被獾Tommy Brock偷走并准备吃掉,还因此而挨了儿媳妇Flopsy的暴打。这自相矛盾的前后反差,使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还有个意料之外的收获:竟然发现了和刚读完的Flowers for Algernon(《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一处关联:Flowers for Algernon中所引用的一首“三只瞎老鼠”的童谣,在《彼得兔》的第23本Cecily Parsley’s Nursery Rhymes中也出现了。进一步查了下后发现,它并非Beatrix Potter原创,而是流传已久的民间童谣,因为它被收录在年代更久远的著名的《鹅妈妈童谣》(Mother Goose’s Nursery Rhymes)中。


最后,虽然我认为这套书堪称《彼得兔》的最完美版本,不过总有点疑心自己买到的书可能是盗版。因为并非购于官方店铺而是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而且发现部分图片比较模糊清晰度不够高,还有一些页面的文字墨色偏淡,与其他页面对比明显。


而且今天去看了一眼618促销价格——果然比我买的时候便宜了几十块。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我读完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杜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道阻且长:一个成年人的学英语阶段性总结(下) (3人喜欢)
- 道阻且长:一个成年人的学英语阶段性总结(中) (1人喜欢)
- 道阻且长:一个成年人的学英语阶段性总结(上)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