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长安》读后感
自我状态感概。自初中立志读书学习,至大学毕业学业结束,每次准备好好读书,最后总会被空想拦腰结束。此种状态初中不明显,高中最为严重,大学开始反思这种状态,然而大学实则已有“自驱强迫读书——空想——拦腰结束”的恶循环,于是反思也在恶循环中进行,每每有所进步,必带些副作用。我反思自己困难,向外界学习也无果,向网络学习终因大海捞针太过飘渺无所指引而结束。现在是2022年6月,距离学业结束5年多,终于可以快乐轻松读完一本书了,这本书就是《弃长安》。
反思下自我状态进步的缘由,无非自身快乐多了,亲密朋友多了,压力小了。再反思,那就是我的内心自始至终都在要求着进步,这样的要求一是我实在太痛苦了,不进步只能沉沦死亡,不跳出包围圈只能原地画圈;二是内心始终都想做成什么事业,取得什么光荣,然则慢慢发现自己的大缺憾,只能先接受自己承认自己的发自内心的疲累,每每总要休息很长时间。自我状态的剖析暂时写到这里,下面开始写《弃长安》读后感。
《弃长安》读后感 。本书是唐朝历史书,语言平易近人,感觉就像是一位历史老师在同你讲述唐朝的这段历史。唐玄宗李隆基的抛弃长安洛阳,去蜀地避难,虽然两年后收回长安洛阳,然而此事一是造成百姓的苦难,二是造成河北藩镇割据,与中央政府抗衡,割据局面延续下去,大一统最终分离。
本书顺带介绍了盛唐诗人群体在两京陷落灾难的命运与选择,之前读诗,总是为了读明白诗才去读历史,总是不能长久记忆诗的背景。本书在叙述历史时,总是把诗歌放进去,让读者可以已经先明白了历史潮流,自己体会好了当时的心境,再去读诗,总能感概诗人的才华,通过诗,短短的几行字,就能表达无限的意蕴,诗艺术真的是人类文化结晶。以前读李白,总是不觉得怎样,李白的缺点也鲜少读到,经本书才知道李白的巨大缺点是政治的无知。读完本书,我更喜欢杜甫了,希望在读唐朝历史的时候,可以夹带读杜甫。
本书宏观视野介绍了盛世为何衰退,大视角讲述了主要人物在历史中的命运,短短几页字,总是能让我们感概人物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