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長—交通文獻

01

《明清商业工具书丛刊》
推荐语:
1、明清商业史一直以来是历史学界、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2、明清时期则出现了由书坊刊印传授从商经验的出版物,学界称之为商业书或者商人书。商书作为中国古代商业知识复杂演化的物质载体,是顺应商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蕴含丰富内容的日用类书,也是研究社会经济的重要资料。3、明清商书文献种类繁多,数量出众,所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水陆路程、商业条规、商品知识、经营技巧等经商的必备基础知识,还包括经商行为准则、职业道德以及防盗防骗等方面。4、本书多方搜集整理明清商书六十三种汇为一编,影印出版,旨在全面呈现中国明清两代商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旨在为社会经济的历史研究和现代商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02

《中国古代贸易文献汇编》 推荐语:
1、目前全球贸易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认识了解古代贸易可以为今天的贸易往来提供历史的借鉴。
2、中国的贸易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积极从事贸易活动,汉武帝时期,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史称“凿空之行”,从此中国人的对外贸易也逐渐兴起。
3、《中国古代贸易文献汇编》先后辑录了五十六种相关史料著作,呈现了明清时期到近代,国内与国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从这些著作当中,既可以看到中国从“贵中华,贱夷狄”的宗藩意识到近代平等互利,实现双赢的贸易政策的转变,更能了解当时国内对经商贸易的态度,也为学者研究明清时期的国内外贸易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
4、从纵向看,本书史料分别包括了古代朝贡,近代海关税则,通商章程等。从时间上看,跨越了元明清民国将近七八百年的历史。从空间看,所记载的内容遍布五洲四洋。
03

《江南制造局译书汇刻》 推荐语:
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晚清时期,是中西文化交流与西学东渐的重要历史阶段,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在晚清官办译书机构中历时长,译书多,影响广泛,是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2、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出版的译著,刊印精美,内容广泛。其译书之系统完整,质量之高与影响之大,均为一时所仅见。译著达到近二百种。其中既有兵器矿冶、工艺制造等实用技术以及化学、物理、天文等自然科学,亦有世界各国的政史地理介绍。按门类划分则更为具体,政史、商学、外交、教育、兵制、兵学、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医学、船政、测绘、机械工程、工艺制造、农学、矿冶、地图、译名表以及连续出版物等二十一个类别。
3、本编据江南制造局译书汇刻目录,将所译图书收集整理,汇刻重编,共收录文献一百五十四种,是研究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科技史、军事史、政治史的重要文献。
04

《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选辑》 简介:
本资料汇编共有104册,分年鉴、管理、营运、产业及理论六大类,收录晚清至民国时期与铁路相关资料一百四十余种,既有全国性的宏观统计,也有关涉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各个领域、各条线路的统计及调查报告。本书所选资料多出自清代邮传部、民国政府时期铁道部、交通部的统计汇编,也有各铁路局管理委员会的权威统计,价值极高。突出铁路作为重要产业部门的宏观统计、管理、营运、各线路状况等技术性特点。着重体现各条铁路线对于区域经济及其腹地经济的重要影响力。是研究中国近代铁路史、交通史、经济史、社会史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汇编。
05

《中国交通史料汇编》 推荐语:
1、纵观中国几千年以来的道路交通发展,主要由陆路、水路、海运、栈道等道路组成了中国疆域内的交通网络。我们必须要对传统中国交通的历史、演化及实际运行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才能站在时代的大格局下客观理解中国交通发展的全貌、特征以及交通现代化与时代发展间复杂和辩证的关系,对于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的历史进程乃至于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2、本书整理收录了重要的中国古代交通史料一百四十多种,分别依陆路、漕运、海运、游记、工具分类编排,汇为一编,影印发行,可以有助于学界对于历代交通史、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间关系史的研究。3、本书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交通史研究专家江沛教授长期以来从事中国交通史研究与文献整理的重要成果。
06

《明人史著辑刊地理类》 推荐语: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明人史着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本书即是对明人史着的首次汇刊。
2、本书收录史着,特点有四:一是体式多样,二是版本精善,三是价值甚高,四是私修为主。
3、地理类史着既有通代撰述,也有一代专书;既有一方史志,也有一国全史;既有纪志,也有舆图。
07-08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简介:
本编在选目方面除了继续收录城市、景点等有关指南、手册以外,还特别收录了20余种与名胜有关的文献,这是因为不断有学者指出在近代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社会进程中,人文景观遭到大量的破坏,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文献的影印出版,能保存一些旧迹。在编辑体例方面,我们改变了前编城市、景点、区域、路线、域外这样稍近繁琐的分类,本编将景点、城市、区域合为一类,不再细分,数据编排顺序先此类指南手册,次路线指南,次名胜录。本编收录的文献中,有晚清文献,为名实相副,将前编书名中的“民国”易作“近代”。本编资料皆为影印,以提供学术研究资料为目的,于此类各处一仍其旧。特此说明,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加以鉴别。
09

《蜀道行纪类编》 简介:
本编所录蜀道行纪,以专著为主,间及单篇,而于游记、诗集略宽其限,故其内容有未尽属行纪而又实关于蜀者。梁启超言:“自春秋以降,我族已渐为地方的发展,非从各方面综合研究,不能得其全相”,“了解整个的中国,非以分区叙述为基础不可”。蜀道行纪虽不限于蜀,但终属于区域之记,却又通过交通路线,以蜀为中心,联系于中华大地。当前我国正着力于构建“一带一路”的全球性战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蜀道作为连接南北、贯穿东西、连通陆海的重要水陆交通线,作为丝绸之路的关键性链结点,作为西部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动脉,迎来了带动发展的大好机遇,也引起了举世瞩目的关注。通过本编,足以让我们感受蜀道、丝路的辉煌历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也足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从中找到沿线各地的优长,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并反过来让蜀道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10

《民国旅游指南汇刊》 简介:
《民国旅游指南汇刊》的出版,作为史料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它直观的展示了民国时期旅游业的涉及的范围:地理、交通、实业、公共处所、礼俗方言、宗教、法规、食宿游览、名胜古迹、地名注解表、街道对照表、杂録等,相当的广泛,奠定了旅游业的基础,今天是在其基础上的增减。其次,展示了旅游涉及的某一方面的历史,如交通,正是这个史料,我们知道了当时中国交通的某些种类、线路、价钱等,对比而看到今天的变迁。再如地名、名胜古迹等的变迁同样在这里找到了历史的痕迹。其三,指南汇刊中的城市旅游指南,保留了大量的中国在现代化快速变迁过程中关于城市生活的记録,这些记録涉及城市建设、商业、劳工、妓女等等各个方面,作为社会史材料,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旅游的范围。其四,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旅游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资源等的关系十分密切,挖掘历史资源,整理与研究,为今天的旅游业发展与壮大服务,使之形成有别于其他文明的中国特色旅游,《民国旅游指南汇刊》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