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面条003 清汤面
今天要写的是一碗清汤面,这碗皎白、清亮的素面,在描述它清秀的气质外,得用点心机,附加些“传说”和自己的“八卦”,以此博得诸位眼球。
看图片可知,这是一碗家常面,与商铺里的清汤面有质的不同,商铺里的清汤或是用老母鸡加各种药材熬制而成的,而我的汤就是自来水煮到100摄氏度而已。配菜也只有芹菜和荷包蛋,白色面条太过于简单和纯粹,所以得用“八卦”来提味。
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时候,就形成了专业。爱吃面条的我煮荷包蛋的技术也在煮面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早些时候,我的面条里混杂着很多鸡窝里的微生物,罢了,吃下去反正也吐不出来。后来是从我家阿姨那里学习了煮蛋的技巧:得等水煮开后,把火关到最小,让水面平静不翻滚,这时再把蛋磕入进去。这样蛋白不会被冲散,蛋黄保持圆形不散开,煮出来的形状才犹如“荷包”。最后在蛋上撒点盐和少许白胡椒粉,以此来弥补没有鸡汤的遗憾。
我很喜欢拍照记录生活,在拍照的过程中,发现面条里仍然有少许碎蛋白,尽管它不影响口感,但它严重影响观感。于是后来我便用一个小平底锅单独煮鸡蛋,而且水要多,这样蛋下去后才不会与锅底接触,否则蛋与锅底分离时也会破坏它的“荷包”形状。《十三邀》有一集,许知远采访一位日本的妇人,我从她那里学习了煮蛋的另一个技巧,在把蛋磕入锅中之前,先把鸡蛋洗干净,这样防止蛋壳上的脏物带入锅中,再则,万一这是一枚“坏蛋”,也会影响锅中的汤料,即便我用的是不足为贵的清水,但万一同时煮几枚,也避免了“一粒老鼠屎,糟蹋一锅粥的情况。”
写完荷包蛋,再聊一个关于“芹菜”的传说。据说,唐朝的魏征很喜欢吃醋芹。醋芹是唐朝一种下酒菜,是芹菜经过发酵之后制作而成的汤菜。魏征以敢于谏言著称,他从来不怕触怒龙颜,常常会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皇上提意见,有时候言语直白到根本不给皇帝面子,这也使得李世民对魏征又爱又恨。李世民从身边侍从得知魏征喜欢吃醋芹,于是马上安排宴请,并且为他准备了醋芹,结果魏征饭没吃完,菜就见底了。此后,魏征再没给皇上脸色看。故事这样解读听听便好。我倒是觉得这高规格的“家宴”,李世民意不在魏征退缩屈服,而是感念他的直言规劝,以便少犯错误。
说完荷包蛋和芹菜,再“八卦”一下面条。这面条是一个交往了21年的朋友送的,她家公手工自制,送了很多次,每次都很多捆,在女儿和老公都不怎么吃面条的情况下,这些面条全都到了我的胃里。我和她一起经历了人生最重要和幸福的阶段——怀孕阶段。那会,我俩每晚在一起散步。已经忘记了我们身边那个最重要的爱人,他们当时都在干嘛?反正那个时候的他俩还互相不来往。他俩加入进来两家人之间的密切交往是从生了孩子之后开始的。我俩从最开始认识时,就没有从“善良”、“美德”,那些虚头八脑的铺垫开始拉近距离,当然,那些爱谈论这些的朋友们后来多数也会走向陌路,因为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践踏她们口中的这些道德价值。哪怕在快50岁这个大家已经摆脱了真诚和单纯的年纪,我俩讲话仍然可以单刀直入、不需要做任何铺垫。类似于“你有什么事吗?”、“没事”。这种普遍流行的答案,在我俩这里还真就是没事,而不是不想说。
说来也奇怪,我俩的性情并没有多少共同之处,如果说细心也是一种智慧的话,那我俩离智慧都比较远,这倒是有点相同的意思。她时间很多,也没有什么家务活需要她干,但她决不会坐下来看书、看电影。她舍不得给自己买东西,但常常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买。她对自己很是随便,朋友们穿旧的衣服给她就可以了。但我从来不给她,第一,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她有钱),第二,我觉得过分节约不是美德(当然,浪费是可耻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她这种对物资的“敬畏之心”很是敬佩。
最完美的快乐,就是像孩子般的快乐。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要找到或活成孩子般的快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和她,不防在“儿童节”的今天,羡慕和回味一下孩童时的快乐。毕竟我们俩共同见证和陪伴了我们两个孩子快20年。
今晚,在收、送粽子的来来往往中耽误了几个小时。敲完最后一个句号,“六一”的却翻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