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跟个小孩子一样
你咋跟个小孩一样,应该是我很多时候想对“恶霸”danni说的话了。
去年这会儿还在幼儿园兼职,为了让小朋友们在六一有展示英语的机会,我被要求教一首英文歌。但今年又因为😷,只去了两次幼儿园就停课了,估计今后也没机会去了。
突然想到这个是因为好朋友兼好室友YYY送了一个充气米妮的头箍,还送了端午手绳,上次520她出去玩也往回带了几根“魔仙棒”。我们都算不上太注重仪式感之类的人,随意(懒)的情况比较多。但是这不影响她待人接物张弛有度的同时真诚十足,所以在自己不太能感受到太多情绪的这些节日收到这么多小玩意,真的是超开心的。不是为了过节,就是想有个日子来集中表达对你的喜欢。她这种性格也感染着我和整个宿舍,我们是完全不尽相同的几个人。有时候甚至是会有矛盾的,但我们选择化解矛盾的方式是去体察对方,同时也发现对方和自己不一样的很多可爱之处。
就像上次晚上下课已经和小东回到寝室,YYY借到机车,很兴奋的在群里@她让她下楼去兜风。当时好难过好难过,她都没有想起我,至少我认为我们是要一起行动的。小东超开心的冲下去,我说我呢,她回答:你,打车吧。说完就没影了。当场我就忍不住了,在群里超委屈的发语音说:你都没有想起我!伤心死了!我生气了!不和你玩儿了!她连忙满是歉意的解释说是因为记错我的课了,以为我今晚有课。可我还是可委屈,一个人在寝室恢复了几分钟就平静接受了。后来因为车多少电,她俩没一会儿也就回来了。本来我打算把委屈转化为嗔怪开开玩笑也就过去了,可她俩硬是没给我说一句话的机会。YYY走进门就可抱歉的过来抱住我,我一下子没搞明白眼泪先出来了。就是那种你明明不疼了,但有人一问一关心你就委屈了起来。她抱着我可劲解释,说现在就在给车充电,明天车还可以用一天,早上去接我下课,晚上我们一起去兜风,去没太多车的那条路上飙车。一下子就笑了,觉得她好好呀,我其实只是当时被忽略被落下觉得好伤心,后来劲过了也就好了。但她就是那种,不想你会觉得自己时被落下的那个,她是很重视你的,事实上她的确也是。
幼儿园就是和她一起去的。
很喜欢在幼儿园的日子,虽然路途遥远,在乡镇上,每次去都要起很早赶班车。出发前一晚会有点抵触,都得心理建设一下。可是一进到班上,又会觉得这一切都值了。小孩子们超级可爱,一看到你经过就会很激动的和你打招呼,过来牵牵你的手,抱抱你。特别是有一个女孩子比较多的班级,小女孩们下课会把你围住,挤到你面前抱住你,那样的瞬间让我一次次融化掉,和她们讲话不自觉的把声音放的很孩子气,哪怕是调皮捣蛋的小孩,你也是舍不得凶他的。
看到那种胆小不自信的孩子鼓起勇气参与课堂互动,或者过来和你交流,恨不得给出200分的鼓励和肯定,看到他们脸上露出因为参与到课堂互动而获得成就感的喜悦时,内心的满足感直接upup。
还有通过观察这些小孩,你可以看到和你的同学、朋友、甚至你自己很相似的类型。三好学生型的、古灵精怪型的、调皮捣蛋型的、爱哭的、害羞的、敏感的……这种感觉很神奇,就和我之前的一个想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之前我在路上看到年轻一点的人就会想象她/他老了会是什么样子,而看到年长一点的就会试图还原他/她年轻时候的样子。然后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是,好多我“还原”和“设想”国的人都能相匹配上。也就是说有很多人貌似都长的一样。
这个尝试我也在幼儿园里进行,然后我好像能通过一个小孩看到他/她以后的样子,准不准确先不说,这种方法的确给我带来了一种世界缩小的错觉。身边形形色色的人都大同小异,不管是样貌还是性格上。世界被我缩小成迷你版,在这一步以后我会莫名生出很多好感,无论是对整个世界还是我周遭的一切。
我还会观察园里的教师对待他们的方式,以及他们的反应。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小班,估计是一个第一次来幼儿园的小男孩,我还没进门就大老远听到了他的哭声。啊呜啊呜的,听着有些于心不忍,我一到班里就想哄哄他。于是蹲下来抱住他,轻轻拍他的背安抚。问他是怎么了,是因为想妈妈还是哪里不舒服。他边哭我边给他擦眼泪,一直重复“不哭不哭,不舍得哭啊,很乖的”。
当时班上的老师对着我说没事,他就是爱哭,这都来好几天了,一哭就哭一早上。然后扭头就喝小孩说,你看英语老师都这么哄你了,别哭了啊。他的哭声和劲头都有点减弱,我受到鼓励继续哄着,就这么抱着,哄到差不多快好了。后来因为临时调课得先去别班上,他看见我要走不愿意放开我,开始放声大哭。上课时间临近,我只能撇开他走到其他班,他非要跟着我走,我关上门,哭声又恢复到一开始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班上的老师硬生把小孩抱走,对他说着方言,大概是人家温柔有耐心你是舍不了吧,我们倒是不会这样,别哭了。感觉是说给我听的,心里挺不是滋味。
我理解孩子们胡搅蛮缠不讲道理,想要什么要不到就放声大哭,作为老师天天面对这么一群说不通的“扩音器”实属不会有太多耐心,有时候也的确得采用强硬粗暴的手段才能把一个班管好,不然迟早得疯。可是,可能是因为我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偶尔来的兼职老师,精力还没被占用或是其他原因,我还是觉得,孩子们的需求是要被被重视的。不管是哪种需求,都应该是以一个更为关怀和照顾到孩子心理发展的方式发现和满足。但现在的情况是,别说满足,就连被看到也是一大难题。
在兼职的整个过程里,我之所以对对待孩子的方式那么慎重和关切,是因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自己就是被这样忽略的。因此形成的某种性格是不被察觉的,直到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才意识到,那样的一两个瞬间决定了很多。这也是最近看《我的天才女友》感受到的,很多以后的性格特点就是在那样不起眼的交流和选择中形成的。
我一直认为人不管是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和值得被善待被理解被倾听。甚至我觉得不管多大的人,心里的某些需求和很多表现仍然像个孩子,并不是说这就不成熟了,是不好的,而是我觉得这些孩子气的表现是良知的一部分。对那些高度的理性从来只会抱有敬佩和欣赏,但孩子气和一些小瑕疵却会让我觉得很可爱。一个健康的人格长成是离不开这些有层次的小瑕疵,同时也离不开对这些小瑕疵的接受和包容。自我感觉还是很幸运的,从小到大遇到的很多人都挺投缘,并不觉得那些不同阶段的朋友就只是过客,她们带来的感情和温暖一直是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存在我身上。
© 本文版权归 Witch Jo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