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陈寅恪在本书的开篇直指魏与东晋政权的更替乃是非儒家/出身寒门的曹家与儒家/士族门第的司马家之间的种种不同问题
这些问题陈寅恪说的并不详细,或许是时间限制,或许是纪录者尚未整理完善......
可敬的是陈寅恪的每一个观点又是那么令人惊喜,言辞精炼,角度清奇精准。但就清谈误国与《桃花源记》中坞形成的观点,便足以令我翻阅无数典籍探寻究竟了
在读此书时,我脑海中一直萦绕着这样几个历史片段
1. 周朝之后的春秋/战国纷乱时
2.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三国时
3. 唐灭之后的五代十国时
回归到本书所讲的魏晋南北朝,这些历史又是何其相似。囿于知识的匮乏,认知的浅薄,私自然不能将这些相似的历史片段进行合理论证。而我也仅仅只是从表面说说拙见。
一个/多个政权的覆灭伴随的是另一个/多个政权的兴起,而在这期间就会产生/激荡/新兴另一种文化/政权/经济方式
私以为,在这时局纷乱动荡的年代,时间“乱”的越久,诸侯国/政权越多,产生的文化思想便越多样灿烂
周天子大权旁落,礼崩乐坏,诸侯国大小林立,各自为政,此间,各类思想激烈碰撞,诸子百家争鸣。文化之灿烂,思想之深邃空前绝有。
三国至魏晋,期间有异族建立政权,与汉文化进行融合,后期,佛教盛行,大兴寺庙。上至皇室王公贵族,下至庶人百姓,信仰佛教达到鼎盛之时。
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或许是统治者的一种政治手段,又或是当下深处泥沼乱世的另类寄托之处,而站在高出的萧粱王朝又发生了什么?
这是一个纷乱的时代,也是群星闪耀的时代,它最坏,最糟糕,但也“最好”,最“璀璨”。
斯羽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持续的写作(记录)给我带来什么? ——由公众号、小红书、豆瓣给我带来的思考。
- 今天我想谈谈我的朋友们 (2人喜欢)
- 记工作中一件事给我带来的思考 (2人喜欢)
- 这是一篇关于剖析自己的日记 (2人喜欢)
- 2024个人书影小结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