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中年
中年是哪一段?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一过30,会有人感慨人到中年;可是这一到,到了50、60,不服老的人始终说当然不算老。于是,中年阶段变得越来越长。
我曾经站在30的门槛,无数次混在天涯论坛的杂谈里看人生狗血故事,无数次跟朋友讨论过中年恐慌。恐慌很真切:《人到中年》里的沉重疲乏,家庭剧里的现实局促,钱钟书笔下不再青春的女性的尖酸心理,苏东坡“华发早生”的男人的感叹,总想抓住什么、又觉得人生虚度,明明正在当年、又感到强烈的本领虚弱,新锐话题一不留神就沉了,刚搜到的热词居然是去年的,社会变化你应接不暇到来不及get就过去了……难道真的是每个人都知道、都懂、都会?现在年轻人流行什么?成为常常扪心自问的话题。更何况,女人要面对人老珠黄、面对婚姻家庭的最危险期。时代的发展真如高铁呼啸前行,肆意笑闹搭载而去的是年轻人;中年人仿佛被留在站台,更适合等一班绿皮火车。
想象中的中年生活应该是一地鸡毛的。老人要照顾,学业中的孩子要让人焦虑,事业不上不下,身材渐渐走形;心里还有豪情的片刻,可身体的各个要素开始此起彼伏地出问题;真心的朋友总是有着各自的浮沉挣扎,朋友圈却越来越难免真真假假地支撑;不顺心和沮丧总是不期而至,生活的惊喜已经漠然隔绝;累的时候沉郁地陷进沙发里只想看个傻乐剧,临睡前又咬牙切齿立目标跟自己杠上;努力很多时候变成徒劳,费劲地挣扎往往有点可笑,要么嘴硬、要么心虚地自我安慰;镜子里的法令纹深了,发自内心的笑容已经久违。
这些体会,你有没有过?
我体会过。
所以,快要迈入50岁的门槛了,我很珍惜我的现在的中年。特别是周末,可以当得起美好两字。
今年春天,跟书法一家子成为常伴,约着赏花、踏青、喝酒、闲聊、写字,勤奋5天之后,这样的周末成为规律的期盼,感受到心中的愉悦雀跃。不回老家的周末,老妈在老家安心忙农事,儿子来电话说笑几句报个平安道个好逗个乐,没有闲事挂心头,真是轻松闲散。可以不着急地站个桩,收拾一下,小睡片刻,炒个小菜小酌一杯,就着新买的茶盘泡壶茶喝,一天都放松自在。偶尔也会一起摇椅发发呆、秋千上看个花草、选部老电影看看、点根烟听对方说点什么,人需要这样的闲暇。我忙洗晒做饭,毫无年轻时的嘀咕埋怨,你浇花泡茶,做得理所当然,各自松垮的家居服,不洗头不化妆,不介意你的指甲有点脏,关心你身体的每一个症状,紧张尚有寒意的风吹到你,习惯于偶尔的亲吻和拥抱,是一对中年人的日常。
上个周末,一起在阳台上闭着眼发呆,手机播放着九十年代的老歌,阳光在河边柳树上闪烁,小区里安静得能听到蜜蜂嗡嗡飞过,偶尔有鸟落到阳台上,满杆的毛衣在风中荡漾,温度怡人……我就想记录这一段,我的美好的中年。
于是在这个本来约好下班一起回家的周四的夜晚,我在办公室写下这些,已经是晚上8点了,“清风明月”在墙上静静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