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情绪化最终阻碍了情绪的流动
原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非线性的关系心理研究
看到个说法:女性凭什么不能有情绪,理性压制了情绪。 其实理性从来没压制过情绪,是让情绪更流畅。 很多人发脾气后为什么会后悔?因为羞愧自己不理性吗?不是! 是发现没解决问题。 没必要diss理性,说白了,情绪那么好用的话,就不用急赤白脸申辩了。 还有个说法:“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更容易被pua,正说明理性更容易被pua。” 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更容易被pua(且不论是否事实)不是因为她们更理性。 受教育程度和理性并无直接关系,但受教育确实可以为理性打下坚实的基石。 受教育程度高如果容易被pua,是因为词库量比较大,因此更容易给自己立各种感性的人设。而非更理性! 说白了,就是更容易为自己的非理性找到借口,仅此而已。 过于情绪化让事情进展不利,一次次碰壁,还觉得别人不理解她。只有负面情绪,没有正面情绪。正面情绪来源于事情的进展顺利和因此获得的掌控感。 所以,过于情绪化只会阻碍健康的情绪的流动。 罔顾客观规律,觉得自己的情绪天下第一,这是反智! 之所以社会常常diss女性的情绪,是对女性的污名化,因此,我认为更有必要提倡女性变得理性。 注意:男性并没有更理性。 之所以男性在两性关系中常常占上风,其实双方都并不理性。只是,相对来说,女性对两性关系粉红泡泡更多,常常非理性拔高所爱之人的品质。 大众化爱情——对所爱之人溢价的非理性高估。 是社会把男性和理性/女性和情绪化的关系固定下了刻板印象,所以咱们更不能把炮火对准理性,对吧? 因为男权对女性的污名化而diss理性,这就是把主体让位给了男性,理性是中性的。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