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灯塔依在——我与宋冬野、又是一年夏

昨天,在不同的地方,发了几条动态。有宋冬野的郭源潮,有立新湖的灯塔,有千里而来窗外闪烁的光……
也许,它恰好来了,在一个合适的角度,从被阻挡的,从没被遮掩的,就这么,直直的往我眼里来。
所以,它为何而来?
窗外,是被气息笼罩的。我的“一亩三分地”,是被冷色的光和单调的工业色彩围绕,显得狭小又粗犷和生硬,丝毫没有安卓同学的辣椒盆栽的热烈。
偶尔,能够忘却的,是桌上摆放的,从去过的地方,带回来的,海螺、贝壳、沙子……
我与宋冬野
可能是民谣溅起浪花时,可能是下雨天里弹着吉他唱《董小姐》,可能是他的故事……
“少年”的宋冬野,给正当少年的我,掀起了一股巨浪。民谣就好像一个忧愁、埋怨的女子,轻轻地诉说着她的故事。她那股的忧郁劲,像个落了魄失了魂的吟游诗人,写了很多,关于她和这个世界。
那个胖子还是那个少年吗?
宋冬野最近的新闻,还是去年的演出会被举报而在微博发文控诉,不想做出评价,但吸毒就是不正确的。
历史总是在重演,艺术创作对“自由”的渴望,没有底线,也没有极限,但总会被当时的社会所影响。
《灵笼》中有句台词,“躯壳,都是躯壳”,如果没记错的话。
也许,民谣底下是隐藏的嬉皮士。
我认识的胖子,大概还是唱《安河桥》、《莉莉安》、《斑马 斑马》、《给抱着盒子的姑娘》,而不是《郭源潮》里面对东窗事发的麻木,用金钱作为万物法则,最后才懂了“自由早晚乱余生”。
因此,宋冬野才成为了宋冬野,而不是那个胖子。
对一个人的迷恋,终将会变成对自我的感动,从里面去找到影子,找到过往,成了故事,成了一首又一首的歌。
又是一年夏
灯塔上没有引航的灯,也没有忽闪的红芒,在立新湖笼罩的夜色里,默默地伫立着,凝望着平静的水面,一年又一年。
2021年5月18日,完成了对立新湖环湖跑——8公里,55分钟,在朋友圈里发了下面的动态。

一年过去了,立新湖还是立新湖,灯塔还是灯塔,我还是那我,行人还是那行人。
立新湖好像看惯了岁月,风还平,浪还静,偶尔,还会起波澜,回荡起圈圈的涟漪。
从坂田到桥头,从桥头到立新湖,从立新湖环湖跑到环会展中心跑,原来已经一年了。
些许的浪花,滚滚而来,将我淹没,又终将远去,就像没来过一样。
在坂田,仅有的跑步,还是离职找工作期间,现在我可以坦白的讲了,跑步也只是当时焦虑矛盾的转移,给自己的理由是,两头总得落到一头吧,但健康并不是那时的重点。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观念,一直被植入在价值观里,拿到看似对立的选择题,就直接二选一,就像“工作和健康(生活)”。
直到前段时间读了《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两个都要的念头”,让我大为吃惊😲,以前都是在做二选一,而不是首先想“两个都要”。下面是部分笔记。
◆ 财富档案12
有钱人想着:“如何两个都要?”穷人想着:“如何二选一?”
所以,从现在开始,每当你面临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时,就问自己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如何两个都得到?”这个问题会改变你的人生,会把你带离匮乏和限制的模式,进入一个充满机会的丰裕世界。
这个念头也是本书想要教会我们的。这本书给的是道,而不是术。书中也强调,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但要以结果为导向,坚信自己能行的。
过我想要“两个都要”的念头从来没有动摇过。
致富法则:有钱人相信:“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二选一的思考方式,也使得人们相信,“如果我拥有多一点,就会有人少得到一点”,因而形成阻碍。但是这想法也只是出于恐惧心理,是一种自己打败自己的思考模式。
换了工作,生活也渐安定,健康(其实是减肥)就排上了日程,也就有了上面的截图。
自从去年七月份换到会展中心后,就没再去立新湖跑过了,而跑步也像连续剧一样的更在了动态,但我没想到,还能和去年的连接上。
是的,昨天晚上,又去立新湖跑了一圈,还了个一年之约,于是截图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来年,不会再有了吧。
如果,我是说如果,
有可能的话,
我会来还它个
三年之约。
去年跑步,是为了减肥,现在跑步是习惯,是想突破自我,挑战自我。
我不喜欢一成不变,不喜欢过着重复的生活,因此,要不断地告诫自己,在路上。也许哪一天,我就会,背上行囊,浪迹天涯。
灯塔依在
立新湖,灯塔依在,又是一年夏。
那个胖子丢了我强加给他信念,而他的灯塔,也在指引着他,做回宋冬野。
那一年的鲜花干脆的落在了地上,抵不过娇艳,又一年的绽放,只是是新颜。
就像《春雏集》里“一生十年”的落笔,早早地预示着,“用我一生换你十年”。
那年,南飞的乌鸦,把帽子遗落在时光落叶深处。
现在,也应该回到,它的北方,去看看极光,去看看世界。
所以,灯塔,它是什么?
立新湖的灯塔,是我赋予给它的。
——Lvc.乌鸦.灯塔.嬉皮士 22.5.21 晌午 于深圳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