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拉创作的《蓝色仙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在《那不勒斯四部曲》中,莉拉在十岁时曾经写过一本小说《蓝色仙女》。就是这本《蓝色仙女》让奥利维耶罗老师赞不绝口,也让莱侬意识到自己一直从莉拉身上攫取到力量,甚至很多年后让莱侬发出感慨,这本《蓝色仙女》是莱侬出版的小说的秘密核心。
那么问题来了,《蓝色仙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可惜的是,这本小说除了莉拉本人之外,就只有莱侬和奥利维耶罗老师两人看过。她们两人只是对这本小说做了评价,而对于小说的内容却完全没有提及。所以,想探知到《蓝色仙女》的内容只能根据上下文逻辑进行推断。
莉拉之所以萌生要写小说的想法,完全是受到了《小妇人》这本书的启发。作为奥利维耶罗老师指定的课外读物,莉拉从《小妇人》这本书中受益良多。不仅仅是书里的故事,还在于,莉拉从《小妇人》这本书知道了写作可以挣钱,挣很多的钱,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
由此,莉拉和莱侬约定写小说。于是,产生了一篇只有十几页文字的叫做《蓝色仙女》的小说。莉拉用裁缝用的别针将这十几页文字装订了起来,还用彩色笔自己做了一个封面,封面上写着漂亮的字。
作为唯二读过这本小说的人,莱侬和奥利维耶罗老师两人的评价迥异。
莱侬认为这本书无与伦比。当在小学,第一次看到《蓝色仙女》,莱侬觉得这本充满了生涩词汇的小说激情洋溢。当在高中,由莉拉的回信回想起《蓝色仙女》,莱侬觉得这应当是天神宙斯的语言。当在大学时,看到莉拉的日记联想到《蓝色仙女》,莱侬震惊于莉拉缜密的思维和叙事手法。当大学毕业后,再一次看到《蓝色仙女》,莱侬终于意识到,莉拉的故事是自己小说的核心。所以,无论是任何时候看到或者回想起莉拉小时候写的故事,莱侬始终充满了崇拜和欣赏。她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
当莱侬去伊斯基亚岛内拉太太家帮工的时候,她一直给还在城区的莉拉写信,但始终没有收到回信。在她十五岁生日的时候,远在伊斯基亚岛的莱侬终于收到了在那不勒斯城区的莉拉的回信。
这封信的内容是什么呢?莉拉没有夸夸而谈,她只是把生活中这些零散琐碎的东西都告诉了莱侬。马尔切洛的追求、马尔切洛送来的电视机、莉拉和哥哥里诺的矛盾、炸裂的铜锅,她用这一串的故事来告诉莱侬,她现在的生活就是一团噩梦,而这个噩梦似乎永远没有醒的时候,所以即使无比渴望莱侬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来,但莉拉还是希望莱侬留在伊斯基亚岛,永远不用回到街区来,不用回到这一团没有希望的生活中来。莉拉确实如自己所说,希望莱侬替自己过着好生活呢。
除了信的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这封信给莱侬的感觉。
只读了几行,莱侬就从这封信想到了莉拉在几年前写出的《蓝色仙女》的故事。
现在,莱侬终于能说清楚为什么她会喜欢《蓝色仙女》的故事。
可能不是因为故事本身,而只是因为莉拉的魔力。
莉拉很享受整个学习的过程,她具有超级强的学习能力。
所以,当她决定写小说,她能很快就写出《蓝色仙女》。
当她决定学希腊语,她很快就会发留声机的音。
当她决定学跳舞,她很快就会成为全场的焦点。
当她决定做鞋,她很快会设计好鞋子的图纸。
她像一个天才,无论做什么,都能做成样板一样的存在。
现在,这封信让莱侬回想起那本《蓝色仙女》。
莉拉似乎从《小妇人》这本书里学到了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她没有使用任何娇柔造作、不自然的东西,也没有使用任何书面语的矫饰,她只是栩栩如生的文字写出来一个故事,一个令你感觉到妙趣横生又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的书。她似乎通过文字把你拉进她的世界里,似乎你就在和她对话。甚至让莱侬感觉到这样的对话应当只有天神宙斯才能想到,而不是凡人赛鲁罗。由此可见,莱侬对于莉拉文字功底评价之高
当莱侬离开那不勒斯去比萨上学时,莉拉郑重其事地将自己的日记本交给莱侬。这些日记和《蓝色仙女》一样,充满了莉拉的印记。莉拉用一种很缜密的思维将所有的一切都记录下来,将所有的一切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她事无巨细地描述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细致到一根树枝、一根树枝、一洼池塘、一块石头、一片有着白色叶脉的叶子、家里的锅、咖啡壶的每个部分、炭火盆、煤块、煤渣、庭院的详细布局、大路、池塘边上生锈的铁架、小花园和教堂,还有铁路边上被砍伐的树木、新楼房、父母的房子、她父亲和哥哥用于修鞋的工具、他们工作时的动作,尤其是对色彩的描写,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每种东西的颜色。
透过这些东西,莉拉看到了“之前”的故事。
这也是莉拉最擅长做的事情。将“之前”隐藏在现在的事情之下,毫无顾忌地表述自己最纯粹的情感。莱侬试图从这些文字里找到一丝虚假之处,遗憾的是她并没有找到。
至于奥利维耶罗老师对《蓝色仙女》的态度实在值得大谈特谈。刚开始,她表现的对这本小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当小莱侬充满热情又小心翼翼地询问奥利维耶罗老师对莉拉写的小说的看法时,她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提对这本小说的一丝看法,只是对着莱侬讲述了那篇贯穿全文的“庶民论”。所以莉拉被奥利维耶罗老师无形的态度打击到了,她认为这是一本糟糕透顶的小说。
很多年以后,莱侬都从比萨学院毕业了,奥利维耶罗也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她给莱侬寄来了一个包裹。这个包裹中除了莱侬曾经的作文之外,还有莉拉小时候写的《蓝色仙女》。在这本失而复得的书上,奥利维耶罗老师终于呈现出自己对这本小说的真实态度。她毫不掩饰赞美和欣赏之情,全书标满了好、出色、棒这些字眼。
奥利维耶罗老师的赞赏让莱侬觉得震惊以及愤恨。她恨奥利维耶罗既然意识到莉拉的天分,却没有为这种天分去争取。她恨奥利维耶罗让当时的莉拉陷入一种自我怀疑和绝望的境地中。
但是,也是这种赞赏让莱侬重读了《蓝色仙女》。
由此,莱侬意识到一个问题,一个让她觉得过于震惊的问题。那就是莉拉写的《蓝色仙女》是自己即将要出版的《消遣》的秘密核心。虽然故事不一样,但是《消遣》这本书的根源在《蓝色仙女》里。
所以,莉拉在小时候写了《蓝色仙女》却无人问津;而莱侬在积累了很多的文学素养和专业知识后写了即将引起轰动的《消遣》。
现在,莱侬承认这两本书一脉相承,她也承认她借鉴了莉拉的思想。本质上,莱侬确实替莉拉去读书去写作,她带着两个人的梦想成为了一个作家,完成了两人小时候看完《小妇人》之后的约定。意识到这一切之后,莱侬觉得心潮澎湃。她想立刻找到莉拉,她又产生了那种和莉拉在一起她们两人将无所不能的感觉。
带着这种情感,莱侬颠簸了一路,忍受着拥挤的公共汽车,终于找到了圣约翰·特杜奇奥的索卡沃香肠厂,见到了穿着蓝色工服的莉拉。此刻的莉拉已经完全地失去了自己的女性特征。她看起来又瘦弱又很强壮高大,她只是把自己完全地放进那套工服里面,把自己完完全全当作一个没有性别的工人了。
莱侬和莉拉说了詹纳罗,说了莉拉和恩佐的女邻居狄迪娜,说了奥利维耶罗老师的死亡,终于说到了《蓝色仙女》,还说到了恩佐。但一切仿佛都过去了,莉拉不再对《蓝色仙女》产生感觉,她也对一切事情不感兴趣了,只有恩佐和詹纳罗会让她产生一些情感。然后,莱侬离开了,带着不舍,她转头去看莉拉,却看到穿着蓝色工服的莉拉将《蓝色仙女》扔进了篝火里。
一把火吞掉了《蓝色仙女》,也吞掉了莉拉的童年和过去。
当莱侬为了《消遣》的发布会专门去了米兰时,碰到在比萨学院时的男友弗朗科·马里,弗朗科认为莱侬的书过于小情小爱。莱侬开始思考这本书真正缺乏的东西,她又提到了或许是《蓝色仙女》这样的意像。所以《蓝色仙女》一定是有超越小情小爱之外更宏大的主题。
那么蓝色仙女到底是谁呢?
家喻户晓的蓝色仙女大约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创作的《木偶奇遇记》中的善良仙子。
是她给予了木偶皮诺曹生命,让他从一个木偶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也是她多次拯救了处于危难之中的皮诺曹。所以蓝色仙女是谁?她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天使,她是能实现一切美梦的天使。
(所以,《人工智能》这部电影中机器人大卫一直试图寻找蓝色仙女,实现自己的愿望,变成真正的男孩。)
所以,结合《木偶奇遇记》中的蓝色仙女,以及《小妇人》的故事情节,莱侬对《消遣》的思考以及莉拉本人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我太自负了”,大约可以推断莉拉写的《蓝色仙女》的故事。
这讲述的应当是一个意大利版‘乔’的故事,这个‘乔’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事业,供养身边人,拯救家庭。可能这个‘乔’比那个乔思索的更多,她要成为其他人的蓝色仙女。
当然,除却故事本身之外,更核心的是莉拉的写作风格。可能,她用早些年就形成的写作手法,将生活中的故事串成一个更具有升华意义的真谛。这个更宏大的主题吸引着奥利维耶罗,也吸引着莱侬。
等等。这样臆断着我突然发现整个故事不就是莉拉的人生轨迹么。
莉拉的一生做了很多次尝试。
她尝试着写作,但是被奥利维耶罗老师否定了;
她尝试着去做鞋子,但是被父亲费尔南多否定了;
她尝试着去做肉食店的老板娘,但是她的良知和对“以前”的认知否定了这一切;
她尝试着去做马尔蒂里广场的老板,很快尼诺的出现让这一切变得没有意义;
她尝试着去做香肠厂的女工,但是周围发生的一切在湮没她;
她尝试着去帮助恩佐学习和计算机有关的一切。
这一次,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后来,莉拉开了自己的工厂。
但,还不仅仅止于此。莉拉像乔一样,供养自己的家庭。这个家庭不仅包括赛鲁罗,还包括曾经的丈夫斯特凡诺。甚至,莉拉做的更多。她就像那不勒斯的蓝色仙女,拯救了太多人,给予了他们第二次生命。她的工厂养活了很多人,包括斯特凡诺的情人艾达,包括一心爱慕米凯莱的阿方索。
她就是蓝色仙女,可以实现每个人的愿望,可以拯救每个寻求帮助的人。
所以,莉拉就是蓝色仙女。
她只是很早的时候就写好了自己的命运。
但为美人故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抱歉,金赛纶!用这种方式认识你
- 看完《哪吒2》,粉上“百亿导演”饺子! (2人喜欢)
- 邵艺辉,我未曾谋面的“天才女友”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