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食物,不是爱”
站在花洒下我突然想起这个老友记片段。眼泪和热水一起落到瓷砖上。
因为不过生日,我的朋友们为我拟制了一个“全世界都爱你日”。同所有普通人的生日一样,有蛋糕、鲜花、礼物。那天结束嘻嘻哈哈的庆祝时间,朋友坐在我旁边看某个韩国男团的mv。我看到一帧漂亮的脸。
第二天,我买了三张一样的专辑。因为一张专有三个版本。购物车里放了几个月的那条二百块的裙子很贵,刚认识一天的男团二百块的专辑却轻飘飘。
一个朋友说,你这样立陷爱,早知道把我担安利给你了。
另一个朋友问,怎么爱得这么快?
我说,皇帝爱甄嬛,不也只需要看一眼。
她说,喔~毕竟是替身。
我用최연준代替周震南,用罗一舟代替정정,中间还有无数次类似于开心消消乐一样的排列组合。从idol爱到rapper爱到网红,我把自己搞晕,假装不知道一开始空缺的是哪里。
很早的时候我就发现我有些过度补偿的倾向。
高一时,走读,父母给零花钱很少。我却在游戏里充了三千多,这些钱最后变成了什么样的数据,都消失在我的记忆里了。高二高三看选秀,又把钱扔进虚无缥缈的地方。好像打投截图里的电子数字能有回声似的,极力证明自己爱人的能力。
大一谈恋爱,和男朋友只在一起一个月,买了一千块的礼物。虽然他也这样送我香水和口红,现在回想起来,这说明我们俩精神都不太正常。大二又看选秀,拼命克制自己打钱的冲动,最后还是又照旧。扫脸支付之后躺在床上看床帘的顶,竟有种释然的舒心。
我猜想这种怪异的消费主义将一直如影随形,伴着我,直至我从少年时期的伤口痊愈。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