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的一顿早餐
在我的记忆中,每次印象深刻的旅途,都和遇到的人有关系。
我慢热,在生活中刚接触的人可能会觉得我比较冷,不太爱说话,又笃信“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而且仪态笔挺,走路大步流星。我那位肤白貌美的朋友曾经开玩笑说,走在我旁边好像我的秘书一样,她真的很漂亮。我对那些比我漂亮,比我有钱,比我生活得好的人真的没有一点嫉妒,就觉得命运应该善待美好,我也愿意为美好买单。
我可能在旅途中是另外的样子。
2020年暑假,我带着女儿去内蒙自驾旅行。去到一个叫恩和的俄罗斯民族村庄,因为Y除了我们一个游客都没有,7月的酷暑竟然因为下了一场雨冻得我们瑟瑟发抖。因为没有游客,村上的饭店只开了一家,而且菜品严重不足。天气冷,吃得不满意,外面还下着雨,我们有点意兴阑珊。开着车在村庄里转悠,大部分店铺都关门了,村子里的原住民也不多,显得冷冷清清。路过一家列巴店(俄罗斯面包),我跟女儿商量:“这里饭店都没开门,要不我们买些面包回酒店,这样也不用出来饭店吃了。”女儿双手双脚赞成。
街道只有双向两车道,车自然是不能停在路边的,不然会影响来车。列巴店院子的小柴门是开着的,于是,我车头一扭直接开了进去。汽车的引擎声引得店主出来查看,是一位40-50岁的大姐。我立刻把头伸出窗外,绽开最灿烂的笑容,问:“我可以把车停在这里吗?我想买列巴。”大姐笑了,说:“我还以为来亲戚了。”我这个举动在城市里是很不礼貌的,幸好大姐没有嫌我冒犯。
大姐是俄罗斯族,瞳孔是灰蓝色的,五官是深邃的,年轻时一定是个美人,但是也和俄罗斯人一样到了中年就变得白胖白胖的,有了一种慈祥的味道。列巴店很小,5平左右,前店后厂,如果不是车停在了小院,可能我们也像普通游客一样买两个列巴就走了。我们从小院进去,先经过烤列巴的工坊,一个特别大的炉子,我和女儿叹为观止,围着炉子转了两圈,看到那些器皿也兴致勃勃地研究一番。大姐人很和善,不嫌我们烦,就笑咪咪地在一旁看着,不懂的地方解答几句。
列巴特别大,一个能吃三五顿,口感像法棍,没那么硬,有点微酸。原料中有一种桑科植物,叫啤酒花,大姐说酸味源于此,且能天然保鲜一周不坏。其实以我们俩的食量,一个足够,但见大姐这么好,就多买了一个,后来一路吃到满洲里才吃完。
我撅起嘴巴,对着女儿说:“好想吃顿有煎蛋的早餐啊!”出来十几天了,内蒙的商业化程度不如内地,习俗也不一样,我们又懒,很多时候睡到自然醒,所以早餐吃得不好。真的到哪都想念广州的早茶。大姐真的特别好,听我们这样讲,说:“这有什么难的,你们明天早上过来,到我这吃早餐。”
第二天早上十点,我们俩满面春风地去找大姐,依旧是把车停在小院,大姐站在台阶上迎接我们。她笑呵呵地说:“还以为你们不来了,都这个时间了。”可能在他们这边,吃早餐应该是在5-6点钟吧。那个巨大的炉子烧得热热的,大姐说是特意为我们烧的,因为这个废燃料,只有烤列巴才会生这个炉子,但是看到我们昨天那么新奇,所以一早就生起来了。一会工夫,端上四个香喷喷的煎鸡蛋,像朵太阳花似的,蛋白焦黄,蛋黄还很嫩。旋即,大姐又从里面拿出一个大锅,里面应该有1-2升牛奶,那么多牛奶只刚刚没过锅底。我们欢呼雀跃,女儿嗜奶如命,而且还很挑剔,我说带她去内蒙喝最美味的牛奶她才愿意跟我来的。牛奶是当天刚挤的,没有掺水,只是煮沸了,上面浮着厚厚的黄黄的奶皮子。大姐又拿出一碟酸黄瓜和三碟果酱,切开一个列巴。
我们一边吃着早午餐,一边跟大姐聊天,足足吃了两小时,心满意足。
旅行结束很长时间,我和女儿一说起内蒙之行,不是那美丽辽阔的公路美景,可爱精灵的麋鹿,异国风情的木刻楞民宿,还有那颠颠的草原骑马,而是大姐家的这次早餐,温暖又温馨。还有那超好喝的,让我们念念不忘的牛奶。回到家里冰箱里的鲜奶,包括后面旅途中牧民家访喝到的牛奶,都食之无味了。
我在苏州,在广州,这是两个无比美好的城市,每年有好多好多的游客。我如果遇上一个游客,会不会给他们这么大的善意,向他们介绍这个城市最特别的风景,带他们去吃游客可能吃不到的美食,给他们讲网上查不到的典故。这些,我都遇到过,真的很感谢他们,旅途中最美的风景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