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如是的老公钱谦益 》陈再明22、5、21
一,钱谦益这个人 明末请初,最著名的一位名士,他的名字叫钱谦益。他的爱妾柳如是常称他为″聚沙老人″,弟子师友则尊他为″宗伯"、″虞山″。他平生鄙视道学,生活上放浪形骸、风流不羁,又被时人嘲谑为″风流教主″。他更以″操海内文章之柄″雄冠文坛。 钱谦益(1582一1664),字牧斋,出生于江苏常熟。早年读书乡里,锐意科名。后历任明、南明和清三个时代五朝皇帝的朝臣,屡遭贬官或下狱。他既以文学领袖、一代宗师雄冠文坛与诗坛,又以无恥丧心、贰臣之辈受人訾议与吐槽。其著作更是每禁而不毁,流传甚广。他集功罪毁誉于一身,是个思想与行为极为复杂的人物。
二,钱谦益的仕途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春,京师举行的庚戌科殿试,是科″三鼎甲″,骑马夸官于京城大街上,第三匹马上,坐着身材竣瘦而肤色黝黑的探花郎一一38岁的钱谦益。然而,论才学或此科试卷成绩,他本该独占鳌头,而此时在壮元的马上,却坐着踌躇满志的韩敬。 钱谦益初登仕途,即尝党争的厉害。是科主司叶向高是东林一派的代表,阅卷后拟置钱谦益为第一,而列韩敬于第三。但韩敬是三党首领汤賓尹的故吏门生,竟将韩敬报取第一。同时,钱谦益和韩敬,又都因此而各自步入东林或三党的行列。明中叶以后的腐败政权,正是在这种党同伐异的恶性循环中,从崩溃走向灭亡的。 每年的例行“京察″(考銓政绩),成为两大政治势力之间扶植党羽、打击异己的一场殊死争斗。钱谦益入仕翌年的京察,三党势力受挫,东林趁机弹刻、钱谦益深知请缨无路,遂告丁艰归里。他退归乡间读书自娱,达11年之久。天启初年(1621),东林叶向高再度入阁,钱谦益被召还朝。此时,昔日的三党分子都改投阉宦门下。钱谦益只被封了个不痛不痒的浙江学使。 天启五年(1625)5月间,钱谦益奉诏削籍南归。就在钱谦益离开京城之际,阉党已开始对东林人士剿捕扑杀。不久,东林领袖魏大中、左光斗和周顺昌等人被诬贓下狱,在廷杖敲扑下惨死。凡与东林有涉者皆罹难,或削籍充军;或触魏阉,辄被擒僇,所杀不可胜数。 钱谦益从万历三十八年(1610),金榜登第,到崇祯元年(1628),再次起复,其间有整整14年,在朝不过一、二年,竟然三次无端遭贬获戾,最宝贵的人生时光,全都成为党争祭坛上的供品,使他从气盛志锐的中年人,转眼变成玩世不恭的拳拳老者。乡间十几年的清冷生活,使他深自韬晦反省,自谓识破凡尘,从此对信念、节操、人格、声誉等,皆视作"呆痴之物",而奉及时行乐为人生之圭臬了。
三,钱谦益与柳如是 崇祯十一年(1638)冬,钱谦益出狱。他既知入相无望,遂发愤读书,欲私修有明一代之史。七八年间,立意独创一本″取材于史,借径于稗″的颇有新意的明史。一首《昔年我十七》中,后八句云:"今年五十六,从头自经纪。余年为再生,故我如已死。判将四十年,捐付东流水。天道周而复,明年十七耳。" 因此,宣布绝意仕途,欲从头经纪余生。就在这时,江南名妓柳如是闯进了他的生活,引出后半生旨趣的新篇章。 柳如是,本名杨爱,初为江苏盛泽镇名妓徐佛的侍婢。她″美丰姿,性狷慧,知书善诗律,分题步韵,顷刻立就″。又喜经常穿飘巾大袖的儒服,为人"豪宕自负,有巾帼须眉之论"。乃至吴中一带骚人墨客,趋之若鹜。她早年婚姻失意,流落青楼,素慕钱谦益才名。在得知钱讼败乡居的消息后,柳如是宣称:″吾非才学如钱学士虞山者不嫁。″ 钱谦益得讯大喜过望,也声言:"今天下有怜才如此女子者乎?吾非柳如是者不娶。″ 柳如是几次至钱谦益的半野堂登门造访,诗文酬答,遂订终身。崇祯十四年(1641)6月,钱、柳结䄜于茸城舟中。时钱已年届花甲,″黝颜鲐背,发已皤然"。而柳则年未三十,"盛前堆鸦,凝脂竟体"。 是日,″学士冠带皓发,合卺花烛,仪礼备具。″ 而围观的乡衿仕绅则″哗然攻讦,以为亵朝廷之名器,伤士大夫之传统″。结果,钱谦益″几不免老拳″,"滿船载瓦砾而归,虞山怡然自得也″。两人喜相得,钱曾戏之曰:″我爱你乌个头发、白个肉。″柳则谑道:”我爱你白个头发、鸟个肉。″一时传为笑柄。 钱谦益自谓老年得一女知己,为柳取号河东君,并以其谐音称之″儒士(如是)″。他不惜万金为之先建″我闻室″,后建″绛云楼”,″穷极壮丽,上列图史,下设帏帐,以绛云仙姥比之。″ 两年后新楼建成,二人终日居楼内读书著述,校阅文史。″牧斋临文,有所检勘,河东君寻阅,虽牙笺万轴,而某册某卷,立时翻点,百不失一。所用事或有舛误,河东君颇为辨正,故虞山甚重之。″
四,钱柳的婚后生活 新婚使钱谦益的后半生,出現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半生"官宦″事业潦倒,老得"知音",一心″断将未契结朱颜",想藉此终老于温柔富贵之乡。但柳如是每以志节名操相砥砺,乃至″洞房清夜灯里,共简庄周说剑篇″。使得钱谦益以一介须眉愧对巾帼,不得不收敛起旧时行藏,在花甲之年重振精神,关心时局朝政。 早在阁讼败后,他就将一腔愤懑之情寄诸修史,其中《孙承宗行状》堪称史传中的精品,写人状事,备极传神,为当时史家难于比肩。得到柳的协助后,他更是文思如湧,笔底流情,写了大量诗文传记,多为时人诵之口碑。 崇祯十七年(1644)2月,明亡在即,许多友人敦促他出山效力,但朝廷仍未见起用之意。在柳如是的鼓动下,二人出游京口,流连于宋代名将韩世忠和梁红玉夫妇大破金兵的旧战场,详细考察山川河道,以备不测。柳如是决心以梁红玉自范,在灵岩山″扫积叶,剐苍藓,肃拜酹酒而去″。然而,钱谦益却未必敢学韩世忠,不过陪着夫人逢场作戏罢了。他只想将余年付之史乘,但后来绛云楼失火,万卷藏书毁于一旦,其修史之志也随着烈焰一同焚烧,终成未竟之志。 崇祯十七年(1644)3月,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传来,在江南知识界引起震动尤大,以各种方式殉国者难计其数。一年多以后,南明弘光小朝廷也灭亡了。柳如是苦劝钱谦益自溺以全大节,但他怕死成性,敬谢不能。柳遂奋身欲入水中,钱谦益拽其衣襟而未遂。 先是,清军击败农民军,代明而帝。明室诸亲王纷纷逃入南京,议立继位之君。东林在明天启时失败后,又有复社承祧余波,纷纷效力于史可法麾下,议立潞王朱常淓。而阉党余孽阮大铖之流,则投到拥有实权的马士英幕中,谋立福王朱由崧。钱谦益也到南京,他既为复社人士推重,自然依附于史可法一派,为立潞王出谋献策。但事与愿违,马士英等人捷手先得,福王嗣位,公元1645年改元为弘光元年,这就是南明弘光小朝廷的由来。 钱谦益在南明弘光小朝廷里,以上疏颂扬马士英,以此换取了礼部尚书的头衔,当然这些事是背着柳夫人干的。他还协助阉党剿捕复社人士,声言自己与复社毫无瓜葛。当时的史家对其无恥行径怒而抨击之,谓:″盖自汉唐以来,文人之晚节莫盖,无如谦益之甚者!″柳如是到最后一直被蒙在鼓里,还以为她的老公如愿以偿,实现了″入阁参议″的夙愿。
五,钱谦益屈节仕清 清顺冶二年(1645)5月,清将多铎率军攻陷南京,弘光小朝廷顷刻瓦解,福王出逃后被捉回,城內官吏皆投降。礼部尚书钱谦益,率一群廷臣跪在南京外的道旁,代表南明政府向请军磕头迎降。 是年秋,清廷旨令南京诸降臣至北京供职。北行之日,诸臣之妻妾家眷随行,独柳如是坚不肯从。她不惧杀身之祸,穿着大红衣(红即朱,表示尽忠明王朝)送丈夫启程。钱谦益以降臣北上仕清,心绪黯然,赋请作别:″水击风搏山外山,前朝语尽一杯间。五更噩梦飞金镜,千壘愁心锁玉关。人以苍蝇汙白壁,天将市虎试朱颜。衣朱曳绮留都女,羞杀当年翟茀班。″ 全诗喻意隐晦复杂,据陈寅恪考证:″山外山″为″出″字,谓钱北行离家。″飞金镜″用乐昌公主企望破镜重圆的史典,希望与柳再谐琴瑟。″锁玉关″用李白《秋歌》:″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诗典,表示自己尚怀″平虏"之志。末四句,谓自己的行为确属″苍蝇″,柳如是以"市虎″气概穿红衣于留都,而令他(钱谦益)惭颜愧色,无地自容。 钱谦益走后,柳如是心胆俱碎,既鄙视丈夫的寡廉鲜恥,且痛恨一班伪君子的道德沦喪。他不惧人言非议,复与旧日相好相好交往,一时议论洶洶,人皆骂之″淫妇″、″狎邪″。钱原配陈夫人,对柳早怀醋意,她此时捉住把柄,具状告官。钱谦益在京先任礼部侍郎,后充明史馆副总裁,时仅三个多月,便闻知家门内讧,再也无心供职清廷,便告病南归。 钱谦益并未苛责柳如是的″不贞",而是大骂其子(实指骂陈夫人):″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守身责一女子耶?″此事传闻,闻者莫不捧腹,私下骂他″老亡八″。当时即有人刻诗石上:″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甚至他的弟子们也当面嘲他为“两朝领袖″。
六,钱谦益参预反清复明活动 钱谦益于清顺治三年(1646),返还常熟老家,屈节仕清的骂名似优可忍,而最难堪的是与柳如是的爱情面临破裂。柳常斥其变节行为,″宗伯(钱谦益)暮年不得意,恨曰:要死!要死。君(柳如是)叱之曰:公不死于乙酉(南都陷落之日),而死于今日,不已晚乎?″钱对柳视若拱壁,便竭力笼络柳之心。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参预柳的反清复明活动。 钱柳二人晚年的反清复明活动,是暗助黄毓祺和瞿式稆抗清二事。顺治五年(1648)4月,凤阳巡抚陈子龙在通州法宝寺,擒住江阴人黄毓祺,搜出印信及反清诗词。陈子龙讯知黄曾宿钱谦益家,且得其资招兵,便以谋叛罪奏告朝庭。清廷得报,急令总督马国柱逮讯。柳如是倾尽家资,奔走营救。后因首告者藏匿不赴质,黄毓祺也病死在狱中,无人质证,请廷只得以钱与黄素不相识定案释归,在狱仅40日。 顺治六年(1649)7月间,钱谦益密遣人带信给瞿式稆。时瞿正拥兵桂林,辅佐永历皇帝抗清。他在信的结尾处声泪俱下地写道:"若谦益视息余生,奄奄垂斃,惟忍死盼望銮舆。拜见孝陵之后,槃水加剑,席藁自裁。″ 瞿式耜读后深感其诚,将信奉告永历皇帝。 次年3月,反清志士黄宗羲至常熟,宿于钱谦益家。二人密谋复明之计,在黄的催促下,钱于5月至金华,游说降将马进宝反清,做为对瞿式稆进攻江南的响应。又郑成功曾亲执弟子礼,拜钱谦益为师。在郑成功南进失败,复取台湾以为依托之后,钱柳深知复明无望,遂移归常熟旧城宅,以为终老之地。 晚年,钱谦益又多方资助抗清义师,家资已罄尽无余,乃至靠卖文为生。康熙三年(1664)5月24日,钱谦益因贫病气愤交加死于家中,时年83岁。柳如是被钱朝鼎等无赖追逼无宁日,在钱死后仅月余,亦″披麻就缢,解经投缳″,自缢身亡,情状极惨。饯柳夫妇之墓在今常熟拂水岩下,相距不远。柳墓″清理立右″,而钱墓废圯荒冢,可看出世人对二人的重轻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