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顿与朱迪嘉兰
1953年在好莱坞的一个派对上,喝醉了的伯顿和朱迪嘉兰在一起唱歌。


2003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朱迪·嘉兰和理查德·伯顿有一些共同之处。两人都被认为是他们这一代人中最有才华的人之一,并以其激动人心的嗓音而闻名。两人都因个人生活的过度行为而出名,而不是因为他们的表演,而这些过度行为包括饮酒。”
嘉兰也像伯顿一样患有精神疾病,会莫名其妙骂人。两个人并没有恩怨,63年的时候她在巴黎一家餐厅和朋友一起吃饭,本来好端端的,后来伯顿和泰勒走进来,餐厅趋炎附势,乐队开始为他们奏乐,这让嘉兰感到很不满。
她指着泰勒对朋友说,“看,米高梅小姐。”她当年和泰勒是同事,交情不错。然后又指着伯顿突然开骂,点着他的名字骂了一堆脏话。
从头到尾伯顿和泰勒都假装没听到,更没有走过来打招呼自取其辱。伯顿一定知道嘉兰的骂人和自己的骂人是一回事,发病不能控制罢了,所以并没有生气。
只是面对这样的人,能躲则躲。68年时有一天下午他在客厅里写日记,突然看到患有躁郁症的蕾切尔罗伯茨蓬乱着头发一脸泪痕地跑进来找他,吓得他赶紧躲起来。蕾切尔找不到他,就跑去泰勒所在的房间找泰勒去了。
从伯顿自己也在回避与这些正在发病的病人接触看来,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是没办法互救的,他们只能去烦健康人。 嘉兰的事业衰退,主要因为她的精神疾病引发的自杀行为。在51年和文森明奈利离婚后,拍戏期间她在片场突然打碎了玻璃杯用碎片割破了喉咙,被紧急送医院以后,演艺事业一下子跌入谷底,米高梅不再用她,以严重依赖药物为名解雇了她。
即使她后来努力试图东山再起,甚至在54年一度凭借《一个明星的诞生》得到了奥提,也终究未能获奖。
60年代中后期,嘉兰的事业很糟,没有戏拍,只能在酒店唱歌,因为嗑药缘故经常忘词,她也遭受咽喉炎困扰,经常发不出声音。在最后一次表演途中她被一个观众质疑,精神大受刺激,从此以后再也不演出了。
一年后,她在伦敦嗑药过量死了,死于巴比妥酸盐过量。尸检显示一身的伤病,肝肾肺都有病,还跌伤了骨头。
她去世以后,前夫文森特明奈利说她前前后后经历了大约二十次自杀。她有抑郁症,和伯顿一样,也是多次自杀均失败,区别就是她嗑药伯顿酗酒。 与现在的明星会拿抑郁症卖惨博同情,粉丝纷纷心疼不一样,过去的抑郁症等同于疯子,是被污名化的。伯顿感觉自己有时候是“精神失常” 的状态,所以一直拒绝让医生检查他的大脑,生怕被查出大脑的病变,证明他是个疯子。他还会叮嘱知情人不要说出去。
那时候的明星得了抑郁症都得极力隐瞒,尤其是病情导致自残自杀这种事,传出去了以后就没有工作了,买保险都买不上。
所以伯顿在64年演《哈姆雷特》期间的自残弄得大出血差点丧命一事,解释为和泰勒吵架怄气,他只对外承认他是抑郁情绪,说成是威尔士人的忧郁本性,绝不承认有病。
比起酗酒嗑药吸毒,抑郁是最容易没工作的,因为相当于前三者,抑郁的危害显然更大。伯顿拍摄《大王龙》《瓦格纳》和《1984》期间遭遇了抑郁症发作,常常恍惚失神,悲伤流泪,甚至当众崩溃,导演们天天都在担心戏还没拍完他就死了。
而且还会导致他买不了保险。演员买不上保险,通常就会被制作方拒绝。毕竟抑郁症患者拍戏中途自杀了,死了,住院了,资方都是很大的损失,又没有保险赔,他们不愿意冒险用这样的病人。
伯顿在80年以后的所有工作都是没有买保险的情况下制作方赌运气而用他的。这种赌运气的行为属于击鼓传花,最后鼓槌一停花落在谁手里谁倒霉。
伯顿最后的自杀导致《野鹅敢死队2》直接损失35万美元,他还特意选择在去柏林剧组之前动手的,如果拖到拍摄中途死了剧组损失就得翻几倍了。
弦断秋风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讨好型人格也是有极限的
- 《理查德·伯顿去世,享年58岁》(全文翻译) (1人喜欢)
- 为什么人们爱看殉情 (1人喜欢)
- 《伊丽莎白·泰勒的最后一任丈夫讲述了他们的婚姻》 (5人喜欢)
- 《为什么女人无法抗拒理查德伯顿》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