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才发现的生活真相
查看话题 >写给所有不够有钱的女孩
追《新居之约》时,看到一段印象非常深刻的对话:
富婆朱迪准备装修新房,在工程部总监蔡总建议(忽悠)下,打算把卫浴换成最高级的鱼肚白大理石。
随后蔡总问了朱迪一句,咱们不差钱吧。
这年月谁不差钱啊,但得看这个钱花在哪里。好强又聪明的朱迪立马回答。

朱迪
这一段对话两人各怀鬼胎,不过最终达成合作。
屏幕外的我只想说一句,这一切还是有钱真好。
要知道世人劳劳碌碌都只为碎银几两,因为可解千万种惆怅。
当然今天我想讨论的是这部剧中三个不同阶级的女生,因为金钱对爱情的态度,既现实又悲哀。

富婆朱迪随性而来,只要我喜欢便可以,我可以赤裸裸地追求喜欢的人,不必扭扭捏捏。若你不喜欢我,那我便大方地祝福你。从头至尾都拿得起放得下,因为她知道她有资本有能力去和别人玩过家家的游戏。
设计师陈曦不但家境优越,又被大公司力捧成为公司的首席。对周遭的一切向来无意参与,除了自己的工作,并且对跪舔她的小景总毫无好脸色,最后直接对他说看不上他。
而另外一个普通女生宋晓雨就一直在为了更好地生活(或者说跨越阶级)去努力,有骨子里的虚荣和自卑,但也有坚韧(对找有钱人的执着)。
她为找一份工作去拼命喝酒; 她为面子刚入职就去买奢侈品包包; 她刚开始瞧不上请他吃饭的监理,后面知道他是公司继承人之后,就开始想方设法靠近他,因为那是她目前能接触的最好跳板。
只要她一出现弹幕里就一直在有人谩骂这个角色,因为她是典型的想通过嫁人去跨越阶级,但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条件。
宋晓雨应该绝对想象不到对他百般好的杨光哥哥,竟然会同时被富婆和设计师喜欢,而她自己自始自终都未能瞧上她。

我不知道这部剧角色设定的初衷和意义,但又好像揭露了自古以来的择偶标准。
我觉得挺讽刺的,但悲哀的是这讽刺的背后全是现实。
不去评判他们的三观正否,或做法的对与错,但我看到了这部剧对穷女孩的解释与定义。
当你不够有钱时,你会想方设法接近秃头的上级。 当你不够有钱时,你只能用好衣服好包才能藏起自己的窘迫。 当你不够有钱时,你会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去说一些并不存在的话。 当你不够有钱时,你只想通过嫁人才能变得有钱,而非是靠自己的努力。
我想很多追剧的人应该很佩服宋晓雨的心态,但无法欣赏她的做法,毕竟在现实里就是妥妥的绿茶。
可是,当我们不够有钱时,我们可以慢慢成为一个有钱的女孩。
就像英剧《爱玛》里的简奥斯汀曾说过,我会成为一个富有的老姑娘,只要穷困潦倒的老姑娘才会沦为大家的笑柄。

不要企图外界的力量能够让你变得无比富有,如果可以,那是你的运气足够好。比如朱迪,因为离婚后成为富婆。
但陈曦显然是事业型女性,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成为后者。
所以女性独立自主和搞钱,是为了可以随时打破无厘头的条条框框,让我们都可以拥有自由选择一切的权利。
所以,当我们还不够有钱时,尽最大努力去让自己变得更有钱一些。

诺基亚
因为只有当你自己足够有钱,才能给你绝对的自由。
面对工作,你可以因为喜欢与否,再去决定是否要接受。 面对爱情,你可以选择小霸总,也可以选择装修工人。 面对生活,你可以按照你最喜欢的方式去选择,而不是没得选。
所有还不够有钱的女孩,请努力搞钱吧,因为你永远都值得拥有更好的一切,而这更好的一切,绝大部分都是要付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