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外企
昨晚看了这个帖子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003637/ 激发了想写点外企工作的东西
与其说在学校里我是个不安分的人,不如说是外企的确给我这样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海市蜃楼般的“中国梦”。于是在不经意间逃课上班在500强混了两个年头。
人都是虚荣的,出入高档写字楼,发英文邮件,在会议室用ppt大讲特讲,在茶水间喝着现磨的咖啡,衬衫西裤员工卡。好几次从公司赶回学校上课,然后一身行头迎来同学和老师的侧目。2年以来我的确是很enjoy这样的一种状态,以至于我导师都说:“学hr的,能在xx这样的公司做hr.我为你感到很骄傲。”
可是1个月前,在毕业的当下,我辞了。在这个节骨眼上,每天要被同学老师朋友问不下一千遍: “你怎么打算的?”。直到现在这个问题我都不知该如何面对,同样也被很多人定义为:冲动的惩罚。 辞了后在智联更新了自己的简历,接着有公司和猎头找来,介绍几家外企的职位。朋友们也在帮忙联系,让我赶紧更新简历。我都懒得应对,这倒不是我故意装13,而是外企的规则就是这样:公司名气够大,职位基本合适,学历不错,英文还行就会有猎头来找。而能力如何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毕竟在entry level-manager阶段,可供你发挥的余地并不多。保证干活快,好,肯吃苦,能加班,不出错,办公室政治玩的ok基本就行了。
如果不出意外在外企呆,虽然累点,但舍得花钱买神仙水也不会太差。除去个人的辞职理由外,很大程度上我已经不像2年前那样只看到外企的好,现在看到的只是它一步步的下坡路。就像那个帖子中说的接下来的十年是国企的十年,外企的剩余价值已经基本完全贡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GDP,边际收益日益趋低,经济增长完全可以靠拉动内需和搞活私企。这些话不是我编的,而是这2年来老同事们不断在我耳边重复的。
举曾经一家公司为例,五年前每次月部门会会发一套north face。现在的部门会只是吃的小1k的饭。五年前每年都有全公司年终出国游,现在什么都没有。五年前公司产品在中国不可一世,现在上有政府的限制,下有国企私企的堵截... 一位在公司任职很久的大头断定外企的锋芒顶多5年,最有可能2年后就是全线下坡。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现在日以万计的大学生堵在500强门口要一张入场券,可我见到的中高层裁员的人大半年找不着工作的比比皆是。有人说外企的氛围是活泼的,是尊重人的。前者可以点头,后者只能是笑而不语。由于是做hr的,做离职的case司空见惯,发飙的,狂吼的甚至动手的都不少。办公室政治哪个公司都没差,人人自保。至于尊重,倒还是好的,至少开掉你会给钱,paper work做的万无一失。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走。而我一直都告诉自己这些只是个案,起码比坐办公室天天喝茶看报强。
当然有人会说不去外企啊,跳槽啊。这里我想说的是外企的人到了私企和国企基本上是不招人待见的。外企的文化讲究的是奋斗和装13。在外企干久的人习惯性遇到问题就写邮件抄送所有人(参考渣打小三事件),据理力争自己的权益。这要是给私企打工估计就是犯上作乱把自己当老板,在国企估计就直接不招人待见。但外企的人改不了的是骨子里的那股劲,到后来我越来越不理解这股劲。头等舱和套房是为了榨取你的时间,让你甘愿干活;西装和笔记本只是为了让你看起来更像个高级的sales。而外企中绝大多数人把这种“恩赐”看成是自己的成功,而很多人挤入外企为的就是公司的名声和外资的招牌可以笑看众山小。
我周围的很多同学就业的第一选择就是500强,很多出国的同学回来还是瞄准了500强。可500强就是GDP的一步棋,在不远的将来它会和金融业一起退出我们的视野。而外企中的我们,将会是房价,社保,自尊,外企装13通病的牺牲品... 我只是希望有一天我们不会成为像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制后的牺牲品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一点想法,话说的严重悲观了一些,也只是为了提个醒。
至于又要问我的打算,我只能说现在处于我人生的big loser期。如果问我长久的打算,如果能把我家这个皮包公司弄上市...就蛮好
与其说在学校里我是个不安分的人,不如说是外企的确给我这样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海市蜃楼般的“中国梦”。于是在不经意间逃课上班在500强混了两个年头。
人都是虚荣的,出入高档写字楼,发英文邮件,在会议室用ppt大讲特讲,在茶水间喝着现磨的咖啡,衬衫西裤员工卡。好几次从公司赶回学校上课,然后一身行头迎来同学和老师的侧目。2年以来我的确是很enjoy这样的一种状态,以至于我导师都说:“学hr的,能在xx这样的公司做hr.我为你感到很骄傲。”
可是1个月前,在毕业的当下,我辞了。在这个节骨眼上,每天要被同学老师朋友问不下一千遍: “你怎么打算的?”。直到现在这个问题我都不知该如何面对,同样也被很多人定义为:冲动的惩罚。 辞了后在智联更新了自己的简历,接着有公司和猎头找来,介绍几家外企的职位。朋友们也在帮忙联系,让我赶紧更新简历。我都懒得应对,这倒不是我故意装13,而是外企的规则就是这样:公司名气够大,职位基本合适,学历不错,英文还行就会有猎头来找。而能力如何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毕竟在entry level-manager阶段,可供你发挥的余地并不多。保证干活快,好,肯吃苦,能加班,不出错,办公室政治玩的ok基本就行了。
如果不出意外在外企呆,虽然累点,但舍得花钱买神仙水也不会太差。除去个人的辞职理由外,很大程度上我已经不像2年前那样只看到外企的好,现在看到的只是它一步步的下坡路。就像那个帖子中说的接下来的十年是国企的十年,外企的剩余价值已经基本完全贡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GDP,边际收益日益趋低,经济增长完全可以靠拉动内需和搞活私企。这些话不是我编的,而是这2年来老同事们不断在我耳边重复的。
举曾经一家公司为例,五年前每次月部门会会发一套north face。现在的部门会只是吃的小1k的饭。五年前每年都有全公司年终出国游,现在什么都没有。五年前公司产品在中国不可一世,现在上有政府的限制,下有国企私企的堵截... 一位在公司任职很久的大头断定外企的锋芒顶多5年,最有可能2年后就是全线下坡。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现在日以万计的大学生堵在500强门口要一张入场券,可我见到的中高层裁员的人大半年找不着工作的比比皆是。有人说外企的氛围是活泼的,是尊重人的。前者可以点头,后者只能是笑而不语。由于是做hr的,做离职的case司空见惯,发飙的,狂吼的甚至动手的都不少。办公室政治哪个公司都没差,人人自保。至于尊重,倒还是好的,至少开掉你会给钱,paper work做的万无一失。当然你也可以自己走。而我一直都告诉自己这些只是个案,起码比坐办公室天天喝茶看报强。
当然有人会说不去外企啊,跳槽啊。这里我想说的是外企的人到了私企和国企基本上是不招人待见的。外企的文化讲究的是奋斗和装13。在外企干久的人习惯性遇到问题就写邮件抄送所有人(参考渣打小三事件),据理力争自己的权益。这要是给私企打工估计就是犯上作乱把自己当老板,在国企估计就直接不招人待见。但外企的人改不了的是骨子里的那股劲,到后来我越来越不理解这股劲。头等舱和套房是为了榨取你的时间,让你甘愿干活;西装和笔记本只是为了让你看起来更像个高级的sales。而外企中绝大多数人把这种“恩赐”看成是自己的成功,而很多人挤入外企为的就是公司的名声和外资的招牌可以笑看众山小。
我周围的很多同学就业的第一选择就是500强,很多出国的同学回来还是瞄准了500强。可500强就是GDP的一步棋,在不远的将来它会和金融业一起退出我们的视野。而外企中的我们,将会是房价,社保,自尊,外企装13通病的牺牲品... 我只是希望有一天我们不会成为像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制后的牺牲品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一点想法,话说的严重悲观了一些,也只是为了提个醒。
至于又要问我的打算,我只能说现在处于我人生的big loser期。如果问我长久的打算,如果能把我家这个皮包公司弄上市...就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