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依恋如何自救?——焦虑型依恋的蜕变进阶之路
焦虑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迈出自己原本的舒适区,学会识别正确的依恋风格,才能真正进入自我提升的空间。

第一阶段——懵懂期
● 知道焦虑型的你为什么这么痛苦吗?
因为大多数的焦虑型,都会遇到回避型,而焦虑遇上回避注定是一场“虐恋”。
但焦虑型的进阶蜕变之路也会从此刻开启。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者杰弗里·辛普森进行的研究表明,
焦虑型女性往往会选择回避型男性约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
视自由独立高于一切的人(回避型),为什么选择最可能侵占其独立空间的恋人(焦虑型)?
反过来说,渴望亲密感(焦虑型)的人,为什么总是爱上与其保持距离(回避型)的人?
葆拉·彼得罗莫纳科和凯瑟琳·卡尔内利认为,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两种依恋风格在某些方面相反相成。
这两种人在恋爱时,能互相强化彼此的自我认知和爱情观念。
● 焦虑型最初为什么选择回避型做恋人呢?
焦虑型依恋在寻觅恋人的过程中,会遇见许多回避型的人。为什么呢?
有以下三个原因:
1. 回避型人士很轻易就分手。
一项研究发现,在所有离婚又再婚的人中,回避型人士婚姻再次破裂的比率更高。他们善于压抑真实感情,离婚或分手后很快就恢复如初,再次加入寻找恋人的行列。
结论一:
回避型的人经常单身,长期都在寻找恋爱对象。
2. 安全型的人通常不会谈许多次恋爱。
他们可能谈少数几次恋爱,就安定下来。安定之后,他们轻易不再更改。
结论二:
安全型人士大多有了爱人,不再寻找恋爱对象。
3. 研究发现,回避型人士不太可能和同类恋爱,因为两个人会互相排斥。
研究人员采访了许多对恋人,几乎没有发现一对双方都是回避型的恋人。
结论三:
回避型的人不和同类恋爱,而更倾向于寻找具有其他依恋风格的恋人。
把上述3条因素综合在一起考虑,我们不难发现,焦虑型每遇见一个新的候选恋人,他都很可能是回避型的。
这个几率远远高于回避他们所在人口中的25%的比例。
ps:在所有人的依恋类型中,有超过50%的人属于安全型,大约20%的人属于焦虑型,25%属于回避型,剩下的3%~5%可以归结于第四种类型——焦虑回避型。
他们不仅仅经常分手,容易进入单身行列,还不与自己的同类恋爱。
由于安全型人十大多数都已有稳定恋情,他们也不太可能和安全型的人恋爱。
这样一来,他们的备选对象只剩下哪些人?
你猜对了,就是焦虑型依恋风格的人。
● 于是焦虑型很大几率上和回避型开始了恋爱:
(不排除焦虑第一次就遇到安全型的情况,那样就避免了不少痛苦,焦虑也不用自救进阶 )
焦虑型人士和回避型人士恋爱,
总能感觉到心神激荡,就更加认定自己依赖过度,好像永远无法逃离被恋人伤害的魔咒。
回避通过和焦虑型的人恋爱,
回避型人士会更加认为自己内心坚定,独立自主,觉得恋人总想依附干他,剥夺他的自由。
这两种类型之间存在着一种致命的吸引,使伤痛不断重演,错谬的爱情观一次又一次地得到强化。
当因为各种原因焦虑和回避分手后,焦虑遇到了一个安全型开始交往:
焦虑型和安全型交往,安全型的人态度真诚,有什么说什么,说什么就争取一定做到,不会声东击西,也不会忽冷忽热,对待感情平和稳定,不会给伴侣制造悬念,但焦虑型会感到一切风平浪静,感情世界平平无奇。
由于自己早已习惯了错把与回避的惊心动魄当爱情,当焦虑处在与安全型平淡稳定的恋情中,焦虑就会怅然若失,觉得和安全型这种感情不是真爱。
由于焦虑一开始先入为主的错误爱情观,他们就很容易与安全型这种完美恋人失之交臂。
焦虑型会觉得和回避型那种紊乱的依恋系统是爱情,所以下段感情还是不由自主的找到回避做伴侣。
当再次找到回避型依恋做恋人时,焦虑型又开始了与回避的“虐恋”。
第一阶段——沉思期
回避型之所以再次成为焦虑型的“首选”,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回避型够“优秀”。

其实,最开始我们跟一个人谈恋爱,不是因为喜不喜欢欢这个类型才在一起,而是因为喜欢他这个人,因为他这个人身上具备某些方面的优点,我才会他所吸引,而不是因为他是回避型依恋人格,所以我才喜欢或者说我不愿意跟回避型依恋人格在一起。
回避型在学业和事业方面都非常的努力上进,他想做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尽可能的做到更好,所以一般在学习跟工作方面都是挺优秀的。
说到优秀,不止焦虑型,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慕强的吧。
焦虑型依恋的人是非常敏感的,很容易察觉到恋人微妙的情绪波动。
当焦虑型接触过安全型又再次和回避型交往时,他的内心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开始去对比安全与回避的不同。
焦虑型会发现世界上不止有回避型这一种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存在,还有另一种——安全型。
虽然焦虑型把他pass了,但以焦虑敏锐的第六感而言,这无疑是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多了一个新的认知。
自己太过冲动,太过早的做出反应,没有让自己的敏锐成为自身的优势,才会犯下错误,伤害自己伤害别人。
焦虑也开始明白,回避也不是非自己不可的,是自己太过无知才把压力给到对方:
自己需要安全感一直索取,但对方同样需要安全感;(没有进行换位思考)
自己需要亲密感想要依恋,但对方却恐惧这种行为;(没有了解对方情况)
焦虑意识到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自己的需求为先,一股脑的觉得自己想要的对方没有达成,可从来没有回过头去看对方的痛苦和无奈。打着真爱的幌子,来讨伐对方的世界。自己的之前的行为都是在“强人所难”。
一开始觉得是对方给的不够多,此时全然变成了对回避的一种愧疚和自惭。
焦虑也开始了自我归因,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一开始都没有好好对他,怎么能奢望对方对我好呢?
于是,焦虑开始行动,做出改变,想要通过控制自己的敏感情绪和需求感,让自己更好的来达成“对回避好”的目的。
当焦虑的激活策略被触发时,即便内心再焦急想念、再不开心和煎熬,都压抑住自己不再像对方验证表达自己的猜疑和诉求,而是选择独自一人来面对这种精神的“深渊”。
这个过程太痛苦了,完全颠覆了焦虑以往的作风,扼杀了焦虑的天性。
而回避呢?完全不care!
他们没有同理心,感受不到焦虑为自己承受的痛苦,也看不见焦虑为了改变,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只是觉得自己
“舒服了”“自由了”“没人烦了”,
自此回避才会如常人一样,说一点甜言蜜语,制造一点点浪漫,就如’吊在驴子面前的一把青草’一样,一方面让你充满希望,却又可怜的喘息着。。。
我看到了你的痛楚,尝试了解你包容你,可你却觉得理所应当,我的牺牲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用一刀斩扼杀的方式,改变不了焦虑的根本问题。焦虑只是暂时压抑自身的需求,他们依然是需要安全感,依然是需要有人疼,需要人接受他们的情绪的,但更害怕自己继续任性下去会被对方抛弃。
不是不想,只是不敢,一味地的低位姿态,委屈求全,反而让自己的底线越来越低,自身的毫无价值、毫无优势可严,对于生性慕强的回避来说,你也不再是他的“首选”。
起初想的是让自己不再痛苦,我对你好,你就对我好,想通过改变让感情更加稳固,到后来才发现压根不是这样,反倒让自己更加不解,更加痛苦了。就像是原本黑暗的晚上,又独身进入了一个死胡同,那种无助和迷惘,让人感到窒息...
第三阶段——检验期
当焦虑通过沉思改变无功而返后,又开始了内心的挣扎:
“他到底适不适合我?”
“我要不要继续坚持下去呢?”
“他真的会变好吗?”

假如焦虑的内心对于以上问题,有一个答案是肯定的也好,可焦虑总归是敏感的,第六感也非常准——和安全型一起可能不太一样。
其实,当焦虑在遇到安全型之后,就一直耿耿于怀。
此时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哪怕这时的回避给焦虑一点甜头,焦虑也会义无反顾的奔向他。
可回避型,就是那么“稳”,那么“拧巴”!还是一副爱谁谁的老样子。。。
焦虑型就开始检验自己的直觉——给安全型人士一个机会。
当焦虑再次遇到一个安全型,焦虑会选择不太早的否定他。起初还是和之前一样,感觉到对方非常的乏味无趣。而且焦虑的内心也如同湖面的涟漪一样毫无波澜,这简直和回避在一起时天差地别,没有一丝刺激的戏剧化感受。但焦虑内心在这个阶段还是会压抑住自己想要拒绝的心态,即便不来电,焦虑还是选择接受时间的考验。
之后和安全型的接触中,还是没有悬念,没有像过山车式的刺激感,但是有趣的现象发生了:
焦虑不再乱发脾气独生闷气,安全型会提前哄好他,说是不生隔夜气; 焦虑不再电话轰炸时刻查岗,安全型会提前报备好,今天有事回家晚; 焦虑不再独自哭泣彻夜难眠,安全型不会有冷暴力,他完全以她为先; .......
还有各种和回避在一起不曾感受的奇妙现象,都会在安全型身上发生。
但毕竟安全感不是爱,冷暴力也不能阻止焦虑不爱,焦虑能怎么办呢?
这时的焦虑也进入到了“自我进阶之路”的选择岔路口。
1. 选择安全型——在经历过回避惨无人道的一系列操作后,选择继续和安全型一起,相处后发现安全型身上的闪光点被安全吸引或安全型的忠诚潇洒感化,直至拥有稳定幸福的爱情。
2. 选择回避型——在明确自己和回避身上的缺陷后,仍然选择回过头去挽回回避,继续经历改变的过程,但这时的焦虑不再盲目了,懂得自己的选择和回避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个人变成安全型,或者一起改变成安全型,这样才能维持长久的感情,而焦虑在回头的那一刻,也下定了决心,要让自己变好,变安全。
当焦虑遇到安全型的人,像是在黑暗中发现亮光的迷路者,一路奔跑一路呐喊。
当焦虑遇到回避型的人,像是在黑暗中发现受伤的同命人,一路搀扶一路同行。
第四阶段——觉醒期
不论是选择安全还是回避,焦虑也找寻到了自己内心渴求的那份爱情。
“只要结局足够美丽,过程再艰辛都是值得”。
焦虑特有的这股拼劲,才会收获自己完满的结局:
承认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不逃避; 尽早发现伴侣是回避类型,不盲从; 清醒有主见允许其他亮光,不死犟; 不迎合对方但会尊重自己,有底线; ...
——这对焦虑型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结果。
其实,从焦虑敲定选择的那一刻起,是松了一个口气的,对一切都释然了。
“看过世界的人,才更懂人生”。

对于焦虑来说,认知的改变将会带来全然的新生。
焦虑懂得了“我就是我”。爱自己才是前提。
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认为对的,选择了自己真正想要奔赴的。
焦虑型会发现之前自己感到焦虑的事情,现在都能坦然处之;
情绪也逐渐平稳,不会患得患失,不会强迫对方做什么,现在的心态更倾向于自给自足好,自信勇敢,感觉每天都被幸福包围。
不需要别人的供养,自己本身就是个小太阳,不仅照亮了自己同事也温暖了伴侣。
是的,此时的焦虑已经进行了一个新的升级,向着安全型的目标进发,并且指日可待。
这时的焦虑才是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宰,回想过要么是被回避气炸被迫分手,要么是自己咬着牙去改变,但是看不到对方任何的期许,只有自己在默默牺牲。
现如今焦虑自身的认知已经改变,自己本身就有了营造幸福的能力,再也不是依靠分辨依恋类型来挑选伴侣的时候了,现在的焦虑和安全、和回避和所有人在一起都可以非常幸福。
致每一个焦虑型: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途径,自己喜欢的日子,就是最美的日子,自己喜欢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心之所向,便是阳光,无所畏惧,便是远方,人生最幸福的事:
不是活得像别人,而是努力过后,活得更像自己!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