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们:“怎么才能学好艺术概论”

Hi dreamers!
近日来,多有朋友询问,如何学好“艺术概论”这门课。这个问题的背后,往往有这样一个现实,艺术品在今天唾手可得,我们却找不到与它对话的方式,延伸出来的,自然也不懂“美为何物?”很多同学在课程绩点和考研分数的压力下,便想要寻找入门的捷径。
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不过,一想到人类创造美的历史与其自身的历史几乎同步,上万年前的史前壁画中,我们的先祖就以最简单的方式记录了他们的狩猎生活,历史绵延不断,艺术在战争、饥荒、瘟疫中孕育出自己的曙光,并在歌舞升平时绽放其感化人心的魅力。因此,求取研究艺术的捷径,在卷帙浩繁的历史面前,变得不那么容易。
不过话说回来,“艺术概论”,顾名思义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研究和讨论。也就是说,人类当前关于艺术研究的一般共识,应是其题中要义。学习艺术概论,就是了解这些共识,掌握东西方文化背景中各自生成的关于艺术的知识。
学习“艺术概论”,如同建造一座房子。从蓝图设计到建筑施工,从内饰装潢到居住体验,它有其自身的逻辑。“艺术概论”这所房子的架构就是,东西方艺术发展史是它的蓝图和基底,关于艺术原理的理性思辨(美学)是它的主体结构,各艺术门类和艺术品就是其面子和里子,艺术的感性接受和评价则为这所房子的居住体验。要想建造一座稳固耐用的房子,就必须在以上四个方面苦心孤诣。
东西方艺术发展史,一言以蔽之,就是告诉学习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艺术的发生发展总是植根在具体的历史社会语境中。它要解决的问题是,”艺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阅读艺术的历史,也在思想层面践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艺术原理的理性思辨,也即美学,意在提醒读者,”什么是艺术“,或者”艺术是什么“。这两个疑问句高度相似,但内涵却截然不同。前者说的是,从物到艺术,究竟有哪些影响因素,促成了它们的转化。后者说的是,艺术有其自身的特质,人们一看到它,就知道它是艺术。这两个问题涉及到艺术的范畴、本质及分类,是艺术成为一种特定知识,并且能够被理性认知的基本前提。
各艺术门类和艺术品,是艺术这座房子的外在装饰和内部设计,也是对前两个问题的具象化。人类技术的演进,已经将游戏纳为”第十艺术“。那么这十种艺术各自的形式与风格是什么,有哪些集大成之作,决定了我们所建造的房子长什么样。
艺术的感性接受与评价,是我们对这所房子居住体验的反馈。这个特殊的艺术空间(二维的架上绘画,三维的雕塑、装置,多维的电影、游戏等等),会让我们快乐、兴奋、悲伤、痛苦……这就是审美活动。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审美,我们在判断它们是否让我们愉悦时,通常要回到不同的历史现场。这样我们就重新回到了房子的基底,艺术概论于我们的思维而言,就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递归的闭环。
艺术,这个字眼,在拉丁文的里念作Artes,他原本就是人文学科的意思,在西方中世纪又被指称”博雅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音乐、天文),在中国古代儒家指的是《周礼》”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当代,随着大学学科化,艺术被专门化了,外延大大收窄。但无论是”博雅七艺“,还是《周礼》”六艺“,艺术都在追求身体于心灵的统一,都在告诉我们,”艺术,让人成为人“。而做人,实在没有什么捷径可言。
以上实乃一家之言,权且当作诸位读客谈资。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