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小感
感想:在语文课外很少听同类性质的讲座,所以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体验。
了解东亚汉诗,其实需要先了解东亚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中国西部因为西藏高原以及塔木尔盆地的阻隔,多与东部和南部国家进行交流,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集中降水,充沛的水量孕育出蜿蜒曲折的长江黄河和他们的支流,支流中最声名显著的应当属澜沧江,甚至还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古代中国与周边的国家产生了广发的交流,不愧中国当时的国力和财富,周边各个小国都向中国朝贡,并且这也使得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古代琉球、越南、日本和南北韩国等,不少仍保留古代中国文化传播的痕迹,越南是科举制度最晚被废除的国家、韩国、日本文字中大量存在的汉字,更不用说制度、服饰、文物等。
讲座中更多地接受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历史以及周边国家诗歌、建筑、生活中存在的汉诗、汉字的影子,甚至更广泛地来说,汉诗实际上也包括了周边国家百姓们创作的诗歌。
而且挺惊讶为我们这次做讲座的严明教授实际上熟练掌握日语、韩语等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字,因为这也正是研究东亚文化所必备的素养,还有一些有趣的历史细节,日本第一大文化IP或许不是《源氏物语》或者是《草枕子》,而是我们古代中国诗人白居易,汉诗诗选集最早来自日本文人,最早有专门机构做古代汉诗与现在文学比较的实际是韩国人。
现在东亚各国也各自组织一部分文人一同研究汉诗对各国文学的影响和比较。
还挺感慨,东亚地理和气候环境的相似性,带来了东亚各国相似的存在和生活基础,带来了相似的文化,所以东亚有时候不仅是各个国家的东亚,东亚同时也是一个兄弟团体,衍生出来的也就是同文化的交流和东亚价值。
哈哈哈哈,听到老师这段话时,还跑题地想了想挺羡慕有想用价值观的死党们,感觉虽然身边有好闺蜜、好死党、好朋友、好舍友等,但实际上还是没有最懂我,最能让我放得开内心的人出现。
感想:之所以想听这个讲座,是因为从小到大都一直着迷侦探和推理类书籍,被东野圭吾和、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角色所折服,而且更广泛地看了同类书籍,例如:《心理罪》系列、《法医秦明》系列等,产生了大学读法医或者是刑侦推理专业的想法。
还曾暗自庆幸从小到大看过数不清的鬼片或者是推理侦探小说,还有论坛上的奇闻异事、古墓开箱等,已经养成了大心脏,像巨人观、风干后的组织、斑、绿、*体农场等可以泰然处之。
不过从这次讲座中,更多地接触到法医的现实生活,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比较天真,从我片面的认知认为,法医专业应该是临床专业、解剖学、毒理学、病理学、人类学等的交叉学科,虽然我很喜欢交叉学科能带来不一样的思维的碰撞感,虽然法医专业不像医学生一样要背很多东西,但我相信一定也不少(理工生的悲伤),而且在这次讲座中,深入地了解了2020年初新冠病毒爆发之初,一线人员们的故事,争取获得解剖遗体的机会以及解剖后组织的研究,并且拓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能直接看到新冠患者病变后的肺部组织,认识到一些专有名词,例如:肺部弥散,肺部组织纤维化等,比之前的刑侦剧更真切、更直接地面对人体组织,看到患者肺部表面布满了粘液,且呼吸道也随处可见粘液,而且面对纳米机器人探镜进入人体呼吸道之后投射出来的场景,我发现我好像心里面难以接受这种画面,无法忍受黏液的恶心感,心里不禁很佩服所有的医生和法医。
最最后的答疑环节,可能提到最多的是法医所需具备的素养和专业知识以及死亡教育。
是比较感慨我们国人对待死亡教育的不足,如果我在家里面提到一些禁忌的词汇,我妈就会要求我改口或者是训斥我,甚至不允许穿全黑全白的衣服,头发上不允许佩戴白色或者是米白色的发饰。但或许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生活在充斥着各类信息的时代,思想已经开放了很多,比如就有未成年人立遗嘱等新潮的事情。或许老一代这类避讳的做法还是会留存一段时间,但我想未来更多的应该是面对死亡的尊重、乐观、积极和看淡了的态度。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对待死亡也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