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蝲蛄吟唱的地方》读后感
一个独自生活的湿地女孩故事, 关于自由和生命 。我在书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静默和伟大,久久不能平静,因此想要记录下自己的感动和触动。有书友评论这是一本每个女孩都应当一读的书, 而我认为每个人都应当一读,在喧嚣世间,获得片刻生命的宁静。

电影剧照
读后感
1关于故事和作者本身
写这篇读后感的目的也是为了记录自己初读完后无言的感动和震撼, 像是误入了一个神秘不为人知的岛屿,完成历险后被作者安然地送到了出岛口,留下自己心潮起伏,回望岛屿入口,体味超出语言的感受。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片湿地吧, 在这里自己是不被人理解的湿地女孩,孤独着,等待着,也终有一个羽毛男孩等待着你,我终将这么相信。每个人对爱情和生命本身总抱有最初的渴望和感动,所以书里那些细微之处,久别后基娅在乔迪的怀里终于敢放声大哭,毫无保留的倾泻自己的不安,想念和委屈;基娅小声对泰特说着从没有记忆开始,是个孩子就爱着泰特---才会轻易触动每个人。
因为最近在看罗翔《法治的细节》,所以在想蔡斯之死放到今天,道义上人们会谴责基娅吗?但是又转念一想,湿地有湿地的法则,与人类社会的法律并不想相通,蜘蛛和螳螂吃掉自己交配的伴偶,海鸥一生只会选择一个伴侣,于基娅,蔡斯的背叛和之后的强暴,加之来自幼年酗酒父亲的恐惧感爆发,蔡斯的死,死之无愧。
作者迪莉娅 欧文斯今年已经70多岁了,是作家和动物学家, 一生致力于保护动物并让更多关于自然的奥秘为人们所熟知, 像书中的主人公基娅一样热爱自然和动物。译者的翻译功底也很好,很多地方应该也是字斟句酌。共17.9W字,情节紧凑, 长大和死亡调查情节交替推进,悬疑和爱情和自然元素交汇,也拥抱了更多读者,保留故事的时间逻辑同时,引入了真相逐步解开的紧张和神秘感,如湿地本身带着面纱,轻柔看不破。
这本书被朋友推荐过后,不能释手一口气读完了, 搜索了更多的相关资料,作者在其Facebook最近一直在分享改编的电影方面预告,索尼影业改编,主题曲由泰勒.斯威夫特演奏《Carolina》,作者还写了一封亲笔信表达感谢。

演员和作者合影

迪莉娅给泰勒的手写信
有趣的是书中关于蔡斯的悬案最终揭晓,而在现实中迪莉娅夫妇身上也有一桩案件,并且被要求不能再返回赞比亚。更多详细关于作者,和其丈夫在赞比亚的的故事似乎要更加复杂,有兴趣的可以在尾部链接翻看2019年新京报的报道。

马克和迪莉娅·欧文斯1990年在赞比亚北卢安瓜国家公园,图片来自Slate
2文字
书中两个章节以湿地,沼泽命名,不仅是因为故事的发生和隐喻都与之息息相关,我想更是因为作者对于自然的深厚感情, 才决定以静美的湿地和沉默包容的沼泽命名。在幼年的基娅心中, 生活的地方是美而有童年回忆的,因此第一章更多关于湿地的带有温柔神秘光芒的印象;而随着独自长大,她一点点发掘生命的本质,探索起源的密码, 好或者坏不再足以去评论脚下这片包容飞鸟,树木,河滩的土地-沼泽。从这一章里经常出现的被引用的诗里能看出基娅关于爱情,海洋,生命和海鸥的思考和感情。
文中还有很多关于自然的比喻和形容,能感受得到作者对于自然的深厚感情,“太阳仍是羞答答的,对冬天俯首称臣,但不时会在凄风苦雨间探出头来”,“雨变小了。这儿一滴,那儿一滴,被砸到的树叶像猫耳朵那样突然弹一下”类似这种佳句文中很多, 使得阅读体验极佳。不断出现的各种动植物的名字和书中文字合理合理地交融开来, 像是读者自己也一同穿行在静谧的湿地,寻找夜鹭的羽毛, 探索潮水退去的贝壳。随着情节和阅读一点点纵深,相信每一个读者都能感到沉静的力量在慢慢的随之在内心升起,回归自然的宁静。 这种无意识的思想传达可能也是作者的追求和向往,以自然对抗人性,以孤独对抗世俗,但终究会如小说描写的一般,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产生羁绊。
谢谢大家花时间阅读我的碎念,很幸运读到这样一本书。
PS:在FaceBook给留了言表达了下自己的感谢。

书摘
- 有些早晨,妈妈会对基娅说一些成年人的事,她听不懂,不过,想到妈妈的话需要一个去处,她通过皮肤吸收它们,一边往灶膛里放更多木头,一边听懂了似的点头。
- 如今,他独自躺在这里,比泥沼更没尊严。死亡总是简单粗暴地抢下风头。
- 太阳温暖得像一床毯子,裹在基娅的肩头,哄她深入湿地。有时她在晚上会听到一些陌生的声音,或者被太近的闪电吓一跳——每一次跌倒,都是大地接住了她。最终,在某个无人知晓的瞬间,心里的疼痛像水渗入沙子一般消退了。痛还在,只是埋藏在很深的地方。基娅把手放在呼吸着的潮湿泥土上。湿地成了她的妈妈。
- 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她被带回这个世界了。她觉得自己被什么拴住了,又从其他什么中解脱了。
- 爸爸无数次告诉他,一个真正的男人会毫不羞耻地流泪,会用心去读诗,会用灵魂感受歌剧,会尽全力保护他的女人。
- 雨变小了。这儿一滴,那儿一滴,被砸到的树叶像猫耳朵那样突然弹一下。
- 基娅咧嘴微笑,和爸爸对视了一眼,仿佛电路闭合般在那一瞬间联通了彼此。
- 妈妈说,比起男人,女人更需要女人。
- 这里有一个富余的火花塞,在用上之前可以收起来。一个富余的。她的心被填满了。这种感觉类似于拥有满满一罐汽油或者在像被油彩涂抹过的天空下看日落。
- 屋顶蹲在只剩一半的墙上,从高处倾斜下来,像戴歪了的帽子。
- 河漫滩是河流活的延伸,但它们任何时候都可能被河流收回。所有生活在河漫滩的人都是在河流的翅膀上等待。
- 秋天来了。常青树没注意到,但美国梧桐注意到了。
- “我现在是你的女朋友了吗?”她问。他笑了。“你想做我的女朋友吗?”“想。”“你年纪太小了。”他说。“但我了解羽毛啊。我猜其他女孩不懂羽毛。”“那好吧。”他再次吻了她。这次她把头侧向一边,嘴唇柔软。人生中第一次,她的心满满当当。
- 太阳仍是羞答答的,对冬天俯首称臣,但不时会在凄风苦雨间探出头来。
- 需要别人最后会让自己受伤。
- 随着藏品的增加,她的孤独感也增加了。和心一样大的悲伤住在她的胸膛里。无药可解。海鸥不行,辉煌的落日不行,最稀有的贝壳也不行。
- 她渴望一个人的声音、陪伴、触摸,但更希望守住自己的心。
- 生活已经把她变成一个粉碎专家,擅长把情绪捣碎成可贮存的尺寸。但孤独自带指南针。隔天她就返回沙滩找他。然后又一天。
- 触碰别人意味着给出自己的一部分,永远无法收回。
- 她配合地笑了,这是她从未做过的事。为了能拥有别人,她再度给出了自己的一部分。
- 她只是希望与某人在一起,被真正需要,被触摸,这欲望诱使她去了野餐。但那双急切摸索的手只有攫取,没有分享或给予。
- 意在填补空虚的不合理行为无法填补更多。为了战胜孤独,你愿意拿多少东西交换呢?
- 泰特于她而言和其他湿地生物一样自然,易于接受,而蔡斯让她有一种暴露感,好像她是案板上等着被切片的鱼。
- 天色灰暗,雾气伸出手指与海浪调情。
- 不等待某人的声音令人释然,也是一种力量。
- 为了避免伤亡,有些物种的授精者以不那么暴力且更有创意的方式互相竞争。昆虫是最有想象力的。雄豆娘的阴茎上长着一个小勺子,可以移走前一个竞争对手射进的精子,然后自己射精。
- 基娅读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书,知道时间并不比星星更稳固。时间在行星和恒星周围加速、弯曲,在山上和山谷有所不同,同空间交织在一起,可以像海一样弯曲、隆起。物体,不论是行星还是苹果,坠落还是绕轨运行,都不是因为引力作用,而是因为它们坠入了更大质量的物体造成的光滑的时空褶皱中——如同陷入池塘的波纹中。
- 如同宇宙中其他所有事物一样,我们跌向那些质量更大的事物。
- 蔡斯握住基娅的手,想从她的手指间挤出疑虑。
- 而这里,床赫然是一切的中心,但整个房间看起来并不是爱情的样子。
- 为什么那个受伤的、仍在流血的人,要承担原谅的责任?
- 各种啤酒招牌闪烁着,是店内唯一的光源,发出琥珀色的光,像篝火般舔舐着客人们留着胡须的脸。房间里面那头传来台球的撞击声。
- 致羽毛男孩
谢谢你
来自湿地女孩
- 潘茜小姐坐在椅子上,仿佛一只体形匀称的母鸡,归拢好各处的羽毛。大腿上放着的皮夹像一颗珍贵的蛋。
- 我不得不说结束让我释然:
对更多生机的渴望
最终我只感到遗憾
……再见。
- 乔迪感到寂寞在她的厨房里阴魂不散。它停在蔬菜篮里那一小堆洋葱上,覆在沥水架上孤零零的盘子上,以及被仔细地包在茶巾里的玉米面包上——老寡妇也许习惯这么做。
- 当他把她拉近时,她的喉咙哽住了,终于,过了一生那么久,她在他怀里软下来,放声大哭。
- 她盯着那些尘粒,看它们在某个方向上安静舞动,仿佛追随着一位梦幻的领舞。进入阴影后,它们消失了。没有阳光,它们什么都不是。
- 孤单是一回事;活在恐惧中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 西班牙苔藓垂挂着,如同长长的帘幕,为旧墓碑营造出洞穴一般的庇护所——这里有一个家庭的遗骸,那里有一个孤家寡人,完全没有规律。虬曲的树根用自己的手指撕裂、扭曲了墓碑,将其变为驼背的、无名的形状。死亡的标记被生命的元素摧残成碎片。远处,大海和天空在欢唱,对这片严肃的土地来说,那歌声太过明亮。
- 基娅,你爱我吗?你从没对我说过这几个字。”“我一直都爱你,甚至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连记忆都没有的时候,就已经爱上你了。”她低下头。
- 虽然基娅无法完全战胜加诸她身上的轻蔑和怀疑,但一种温柔的满足、一种近乎幸福的感觉沉淀了下来。
-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旧烟盒,所有收藏从此处开始。这个盒子闻起来似乎依然有烟草的甜味和小女孩的气息。里面除了鸟羽、虫翅、种子,还有装了她妈妈那封信的灰烬的小瓶子,一瓶裸粉色指甲油。一生中的零零碎碎。嵌在她生命河床上的石头。
相关资料
Where the Crawdads Sing From Wikipedia Taylor Swift新歌!霉霉献唱电影《蝲蛄吟唱的地方》原声主题曲《Carolina》 这部畅销小说背后的真实版暗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