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极简消费的一年里
对极简生活的向往,是我内心认可,且迫切想要达到的状态。所以,当我决定极简消费时,并没有刻意强迫自己减少购买、更没有对消费行为进行指标量化,而是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方式。但这样的方式可能过于软顿,收效甚微。刚好最近又在极简这件事上生出一些更深层次的认识,写下这篇文章,亦作自我勉励。 最近悟出的一个道理是“钱一旦花出去,就再也不是钱了。” 最近着迷玉镯,入了一只小百的镯子,然后越看越懂,而且对于玉镯来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我想不到还有什么比它更应该极简的东西。看着抽屉里从前日积月累攒下的手串、手链,就想要把这一堆闲置的石头置换成一个品质比较好的“石头”。在挂二手网站无人问津之后,我在网上找到几家口碑较好的寄售店铺,开始联系并寄售我的旧“石头”们。结果折腾一通,价格基本对半砍,原因首先是它们品质都比较低,更大的原因还是——“钱一旦花出去,就再也不是钱了”。而这也是我在二手网站上出闲置几乎都是是折价出的原因。 所以,阻止钱迅速“贬值”的方法只有一条,减少非刚性的支出。至少是,减少低廉的非刚性支出。我不是实用主义者,也觉得消费对象里必须存在一些取悦自我的小玩意儿。所以这里的“刚性”是广义的,不仅仅包括生活必需品,还包括内心真正想要拥有的物品。比如在衣服、配饰等品类里的所谓的“刚性支出”,就是指自己内心最喜欢最想拥有、最不会被轻易置换的。之前我用小额消费积累的“石头”们,就是很典型的非刚性支出。他们不是生活必需品,也并非真心想要拥有,只是因为稍微感兴趣且价格低廉,于是便促成了这一笔笔可有可无的消费,而这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最终就是弃之可惜、留之鸡肋的结局。 所以我也把减少非刚性支出的消费原则称之为“刀刃原则”,即把钱花在客观的刀刃上,以及心尖尖上。 “刀刃原则”其实已经从消费后的反思,溯及到了消费前的思考。关于消费前的思考,我最近也接受了另一个相似的理念——“可持续性消费”。 “刀刃原则”是对物品品类的选择,排除可以不买的品类。“可持续性消费”则是对需购买品类进行的再次选择。比如在选购衣服时,在“款式新颖设计独特”与“版型基础面料易处理”之间进行选择;在选购饰品时,在“价格低廉五花八门”与“简洁大方清爽百搭”之间进行选择。前者大多能带来消费的一时之快,但往往沦为“次抛”。后者的消费却是经过了相对审慎的思考,并可以持续使用一直到失去效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消费行为及物品本身的意义。 “可持续性消费”的理念在一定程度可以促进极简。产后变胖,我也更加趋于日系简约的穿衣风格,当我减少甚至停止购入快时尚的衣物,只选择基础款后。我发现冬天以外的春城,整个衣橱里我常穿的其实也只有4件T恤、3件衬衫、2件外套、1条牛仔裤、2条运动裤、2条休闲裤。仅此而已。而衣柜里其他的东西,以“没有合穿的场合”“面料脆弱廉价”“穿着舒适感不佳”等原因,歪歪扭扭地盘踞在衣柜的角角落落,几乎不再穿着,但仍占据着衣柜空间和思想空间的一隅。 在我决定极简消费后的一年时间里,最成功的地方应该是我的衣柜。可持续的穿衣方式正好契合我不懂得穿搭的穿搭方式,反复搭配的基础款单品正好符合我所向往“物尽其用”的生活理念。 在我的理解里,极简并非“空无一物”,而是“物尽其用”。所以,我没有为了达到极简而刻意清除物品,也没有竭力克制物欲。虽然我家还是满满当当,虽然我也还有心愿单,但我明显已经逐渐享受到了“物尽其用”的乐趣。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我在护肤品上的变化。我是混合痘肌,皮肤状态一直不稳定,曾经也是什么风大用什么,菌菇水还没用完又买了健康水,健康水还没过半又准备入手神仙水…洗漱柜里瓶瓶罐罐,皮肤却一如既往。怀孕可能是一个转折点吧。孕期有许多不能使用的护肤品成分,也就阻挡了我反复横跳的步子。当我乖乖空瓶一瓶护肤水、又空瓶了一瓶面霜,皮肤状态竟然好了许多。如今我更是“摆烂”,一瓶喷雾和一罐不过百的润肤乳,皮肤确实稳定许多。可能关键在于,我不再为此苦心钻营,并用手指蘸完最后一抹面霜残渣,这样的我状态好了许多。 “物尽其用”的魅力不止于此。于我而言,很喜欢经历时间的老物件,很喜欢被时间冲洗过的朴素质感。比如爸妈送我去上大学时给我买的T恤。比如从高中用到现在的钢笔。比如现在很是向往的“玉养人一生”…以时间相佐,物件似乎不再是物件,斑驳的陈旧感,更是一种酷。 记得一期《朗读者》,请了研究野生动物保护的生物学专家潘文石。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穿着印有大熊猫的t恤和背带裤,率真又可爱。犹记得节目里介绍他把自己的研究基金60万全部投入到研究猴子的项目上,更注意到他头上旧旧的白色鸭舌帽还用创口贴固定着帽檐。难以用语言来描述这种酷,似乎是一种熠熠生辉的朴素。“物尽其用”才是我心中极简的尽头。 去年写了一篇关于极简的文章《我get到了极简消费的快感》,收获了许多赞和收藏。反思这一年自己对于极简生活的践行,其实不算成功,但还好我没有停下对极简生活的探究。我为什么要极简?我想要怎么样的极简? 我想,我所向往的极简,可能是一种认真对待包括钱在内的每一个生活物件的态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