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是什么决定你的选择?【终极揭秘】
奇迹生涯 2022-05-13 11:19

答案是:生涯势能。
“生涯势能”这个词汇是我从咨询感悟中提炼出来的,起因是看到很多朋友会说“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工作”“做事没有成就感”“如何定义自己的事业生涯”“如何过这一生”等。
当我从职业规划的理论实践知识中去寻找时,发现有一些关键词“梦想”“信念”“决心”“爱好”“性格特质”“天赋优势”“能力”“多元智能”等,这样的标签还有很多,好像每样都很有道理,但是每样又只是某个单独的角度,某些人适用,某些人不适用。

我就在考虑这些关键词背后的统一性是什么,最终发现了“生涯势能”。
“势能”是一种积蓄的能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把球向上抛,当它运动到最高点,但是还没有落下时,这个时候这个球就具备了向下落的势能。如果顺其自然,它必然会落下来,那么这股落下来的能量就是势能。
而“生涯势能”就是我们在做事、工作、创业等等时候所需要的能量。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自己有些时候做事没有动力,有些时候发现职业倦怠感很重?都和这背后的能量有关。
在职业规划里面,势能比较强的有“从小到大的梦想力”“成长关键期形成的信念”“发过的大愿”“特殊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质”等。
为什么我们说没有统一的职业规划方法呢?
就是因为每个人在各个层面的占比不同。有些人是信念占比大,有些人是天赋占比大……而其中最核心的是“性格特质”,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是一个人比较底层的特征,要比梦想、信念、兴趣、特长等更加的底层,也更加难以改变。
我们就以性格特质为例,来说明生涯中势能是如何运作的:
假设有位朋友是一个内向,温和,友好,稳重,计划性强的性格,那么可以推断他在工作中更加倾向于与人为善,友好的工作氛围,喜欢提前计划,倾向于稳定的工作环境。如果让他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比如一家国企的内部行政岗位,他会感觉很舒适,这个时候环境就会给他不断地补充“势能”,因为感受就是势能的加油站。
而如果让这位朋友去一家竞争性强的外企从事销售工作,强大的KPI压力和人际压力与其性格不符,将会不断地消耗他的能量,因为负面情绪是消耗能量最快的。积累势能最好的方式是“正向反馈”,也就是小的成功体验、愉悦体验。
每一次,当我们在某件事上取得正向反馈时,这件事就在我们的意识系统中积累了一波势能,如果我们去反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梦想……时,就会发现我们这些都和正向反馈有关,很少有人会去做让自己感受不好的事情,除非其背后有更大的“愿景”在。
要如何去发现自己的“势能”呢?
我们可以用经验积累下来的一些生涯规划工具,测评之类的依次去看自己在哪些方面积累了足够多的能量。
也可以用日记,复盘的方法去做长时的记录,定期梳理自己的想法,感受,一段时间后就能发现自己的规律。
上面讲的势能没有好坏,只是工具。
我们看到电影“少年派的奇幻之旅”中,派是怎么活下来的呢?需要那只“老虎”。我们可以说内心的势能有点像这只“老虎”,帮助我们去做事,但是我们能不能在与虎为伴的时候,也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状态呢?这一点相当重要,寓意着是我们在玩游戏,还是游戏玩我们。
发现自己最大的那个“势能”的过程,有点像化学实验中的“提纯”。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我以前是学化学专业的,大学期间做的最多的是化学实验,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提纯”,将每一步得到的产物进行提炼,运用“蒸馏”“过滤”之类的方法,去除它们的杂质,得到纯度更高的物质进行下一环节的实验,然后继续提纯,继续实验。
上一步原料的纯度直接影响接下来实验的成效。
道德经中有句话“为学日增,为道日减”就是这个道理,一方面我们做事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磨练技能,也就是为学日增;另一方面在向内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去粗取精,不断简化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欲望,所谓为道日减。
完整的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不是不干活,而是内在的状态达到极致的空灵,这个时候说的玄幻点“整个宇宙”的势能都可以从你身上流过,说的简单点“一切都可以为你所用”,我们也就不需要自己去积累“势能”了,很累的。
不过这块我还没有特别深的体会,需要继续探索。
OK 大致说完了我对于“生涯势能”的想法,仅供参考。
最后,愿大家平安喜乐。
祝好!
参考阅读: 如何做关键决策:误区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