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等待出国的这段时间,心神不定。忧前又虑后,秉性犹豫,实难改。 于是拽出一本李娟,想她在戈壁上,怎么能看得远一些,安静一些。 说来惭愧,这本作者的亲笔签名书,时隔四年我才翻开。古说“书非借不能读”,而如今,买也不能读,借也不能读,签也不能读,还能沦落何处?

李娟的散文集稀稀落落看过两、三本,她的书总不会有太强的翻开欲望,因为想着里面无外乎是一些琐碎的生活。
可是吧,一旦翻开,就又觉得很有味道,一篇篇读下去。就像嗑瓜子,本来没想嗑,嗑上了就停不下来。 王国维说,词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有大小,但不能以大小论优劣。不能说“微风燕子斜”就比“落日照大旗”低一格。 --对,李娟就是微风,就是燕子。 --她的散文就是风的细语,燕子的呢喃。 她的“小”有内容上的:家里面就几个亲人,鸡鸡狗狗,店里店外,年年月月就是那么些事情;家外面偶尔来了又走的卡车和摩托,河里面的水时流时断,村子里的人夏走冬还……而且就算阿勒泰的天地再广袤,也是陌生偏僻的西北一隅。 可能也有年龄上的:她的作品主要写于二、三十岁的年纪,文字间跳动着年轻的小心思、小情绪、小幽默。 “小”又何妨呢?小中自有大世界: 她说:妈妈赤身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 她说:在戈壁滩上,走一个小时也没遇到一个人……站在大地上,仿佛千万年后独自重返地球。风声呼啸,地球的全部秘密都在风中。 她说: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逐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 文字都是浅浅的,很多散文其实也算不上精美,但篇篇都有感情在汩汩流动。用情最深的是外婆和妈妈的劳苦一生,都是白描;用情最广的是北疆万物,那么敏感的感受自然、表达自然。

看书过程中,我有几次想打开电子地图,想看看富蕴县在哪,乌伦古河的流向,还有阿克哈拉村的座落。 每次都叫停了想法,看地图,世界就变小了。 地图说北面有河,有一定有河,南面有山,就一定有山。世界被地图束缚住了,这很不好。 世界是自由的,阿勒泰是无涯无际的,岂是地图能够标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