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
查看话题 >不扎堆去山塘街平江路,这条老街藏着最地道的苏州美食
在苏州,风雅平江路与山塘街,市井当属葑门横街。
来苏州不到一年,葑门横街逛了五六次,这条街永远都逛不够,任何时候来都会给你惊喜。
这里有其他菜场没有的东西。 各色新鲜出炉的美味小吃。大排、酥饼、糕团、包子、馒头、油条…… 食物廉价而丰富,一百块钱可以将一条街吃个遍。











很多店都是苏州城里开了百年的老店,木头的门头,以店家的名或姓命名。 来逛的大多都是本地人,往往一手拎着生青碧绿的小菜,一手往嘴里塞着刚出炉的咸大饼。一边买菜可以一边把早餐吃了。 苏州最有烟火气的地方。能看到孩子们的嬉戏,大人在烧晚饭,也有老人在夕阳下倚靠着门框剪指甲。生活的琐碎就这样坦白且一览无余的沿街展开。


每一家店铺里劳作的人们,或开心或认真的样子,都让你看到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葑门横街上的商铺都是十来平米的小店,窗口式售卖,付完款,立等可取。
取餐的窗口前总能看到急切的食客,保持着一样的姿势,背着双手,探着脖子,沉默地望向窗里冒着热气的食物。
在他们身后,是流动闪烁着的人潮和街景。

1 葑门横街,一条永远在排队的街
如果你在下午四点来到葑门横街,会看到几乎每家店前都挤满了人。

始创于乾隆年间的赵天禄,是苏州老底子的茶食店。

每天店门口人们排长队买的,是苏州城里绝无仅有的油汆团子。

炸得又香又脆的糯米团子里裹着一团鲜肉,肉的调味是苏州招牌的甜。
除了油汆团子,各类炸食也是赵天禄的招牌。
蛋汁大排、蛋黄狮子头、小奥油鸡……柜台内一片金黄。

黄富兴糕团人气一直很旺。在这里已经开了二十多年,甚至有很多外地人特地赶过来买糕团。
在这里你能买到几十种经典苏式糕团,而且都是店家一大早起来现做的,很新鲜。


花花绿绿、造型各异的糕团码放齐整,用透明玻璃盖着,光站在窗口往里看都让人能接受足够的美学教育,这些糕团,无疑是最精美的苏式艺术品。

方糕、黄松糕、咸油糕、糍饭团……把每一种糕团认清,你就是一个精神上的苏州人。

老摊头爆鱼,从店门口延伸到桥头的长队,是葑门横街一道特有的风景。

鱼是现点现杀,非常过瘾。有草鱼、青鱼、黑鱼,每个部位价钱不一样。

尾巴买的人最多,一斤三十二块钱。
外面,一位师傅在案板上麻利地切鱼。里面,五平方大小的铺子,架有四五口大锅,掌勺的师傅热火朝天地炸着鱼。金黄的鱼片在油锅里翻腾。
炸好的鱼出锅后,装入塑料碗里,淋上秘制的卤汁,口感酥酥嫩嫩,味道依旧是苏州特有的甜 。

葑门横街里排队人数最多,阵势最浩大的,绝对要数沈记青团。

每年清明前后,青团上市的日子,沈记青团店门口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青团现做现卖,七八个阿姨,穿着统一的白褂子、红围裙,在店内忙碌着。

有的揉面,有的包馅,有的装盒。排队的人总是满脸好奇的盯着阿姨们手上的动作,多少也消解了几分无聊。

柜台上,一盒盒封装好的青团迅速卖出去。即便这样,外面排队的人数也只增不减。

青团分6只装、10只装的,有豆沙、芝麻、五仁、蛋黄肉松等各种口味。拿到手的时候还是温热的,忍受着饥饿排了半小时队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下五只。

苏州米饭饼,老张咸水鹅,周妈妈香粽,也都是横街上常常排队的店。
在葑门横街上,我听到过这样的对话。一人要买牛肉,另一人便轻车熟路地说,「前面那家的好吃,有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
这些店不是网红店,却在经年累月的岁月里,浸透了市井人情,成为老街里连招牌都不用打,寻着记忆和口碑就能被食客找到的好味道。

2 苏州四时风味都在这条街里
葑门横街在苏州古城区葑门塘北岸,这一片区是春秋时代吴国「子城」所在地,浓缩着2500多年历史。所以这里也浓缩着最地道的苏州风味。
时令,是苏州饮食的基底和本色。没有哪个地方像苏州这样,执着而精准地坚守着「不时不食」。
而在葑门横街,你能最清晰和直观的看到苏州四时风味的流转。
我第一次来葑门横街是去年的中秋节。沿街的店铺都在卖月饼,但比月饼还多的,是新鲜的鸡头米。




几乎每一家店,无论是卖蔬菜,卖豆腐,还是卖面食,都留出了一个摊位来卖鸡头米。还有老奶奶挑了扁担在街边露天兜售鸡头米。
店家们常常是全家上阵,支一张桌子,搬个小板凳,围坐在店门口剥鸡头米。
只有夏末至深秋的一小段时间,才能吃到新鲜的、睡莲科的、长在水里的鸡头米。像石榴一样,鸡头米是包在膨大的果实里面,用榔头敲开,挤挤挨挨一百多粒。
用一种特制的尖手套,轻轻将外面红色的外壳划开,露出里面水灵灵的,像少女的酥胸一样的果肉。一个人一天才能剥出四五斤。
鸡头米,其他季节也能买到冷冻的,但苏州人就得吃当季现剥的。个头要大,要嫩,要鲜。 最正宗就要南塘鸡头米,或者黄天荡群力村的。买回家烧开水放下去,透一透水就好,最后加一点糖桂花,吃起来软糯清灵。



菱角也是夏末秋初横街上的时令风物。新鲜的,甪直产,8元一斤,甜的很。

到了深秋,羊肉上市了。

春节前后,葑门横街又成了蛋饺和春卷的天下。

春天的青团。妥妥的C位。
到了五月,开始供应乌米饭。

立夏这碗必吃的乌米饭,听闻了几年,终于在葑门横街买着了。
老板娘说是用白糯米拿南烛液泡的,回来一查才知道南烛液就是乌叶汁。
饭很清香,淳朴的味道。加点糖吃会更美味。


烤鸭蛋也是五月的时令风物。 第一次见到蛋兜这种东西,毛线织成锦鲤的造型,鱼肚子里面兜着咸鸭蛋。
挂在临街的商铺屋檐下,小孩子见了都喊着要。



临近端午,周妈妈香粽店忙碌了起来。
你总能看到周妈妈坐在店里,飞快的包粽子。 每次取三片粽叶,用手把叶子捋直,手腕一弯,就出来一个漏斗形状。
先抓一小把糯米放入,再填入馅料,最后再把糯米放满,抹平,将粽叶对折封口。 缠上白线,三面绕几圈,剪刀剪断线头,不到30秒,一个粽子就包好了。肉的八块一只,豆沙粽三块五。相当实惠。





3 葑门横街上最值得打卡的五家店
- 章氏正宗贵州甜酒酿 -

这家店里卖甜酒酿、糯米圆子和糍粑。都是手工制作,按分量论斤卖。我每次去都要带半斤糍粑回去。用油煎一煎很香,撒点白糖,吃起来是童年的味道。 年轻的美女店家会帮你把糍粑切好片。她总是站在一缸酒酿后面,热情地招呼着络绎不绝的顾客。 她酒缸里酿的米酒结成晶莹的整块,揭开盖子,酒香喷鼻。 - 王氏双塔烧饼-

王氏双塔烧饼已经是苏州城里的网红了,在苏州遍地开花。但味道还是葑门横街的最好吃。 大饼油条糍饭糕,是店里的黄金组合。糍饭糕外表酥脆,咬一口,软糯又不粘牙。新鲜出锅的蟹壳黄,又油又香又酥脆。 -素鸡-

这家素鸡店没有门头。但依旧挡不住慕名而来的人。 素鸡是提前炸好的,里面包了木耳、豆腐,现场在切片,调入汤料、辣油、香油和花生米。 排到跟前的顾客要了自己的分量,店家轻快地应和,「好嘞,辣椒要么?口味偏淡一点偏咸一点?」 - 杨裕兴味雅大包-

裕兴记开在葑门横街的店,一边是堂食,可以坐下来吃面,一边卖包子,叫味雅大包。 店内高高摞着一屉屉包子。大妈大叔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净素包是这家的特色,软乎乎的皮子加翠绿的青菜内馅,历久弥新的味道。 - 赵天禄-


赵天禄的油汆团子是绝不能错过的。 分豆沙团子和肉馅团子两种。不止是我,很多人会起个大早从十几公里外而来,只为吃这个炸肉团子。 轻轻咬一口,香脆的外皮会发出嘎吱声,沾上了肉汁的糯米面皮软糯鲜甜,肉馅紧实,吃的时候还会有汤汁缓缓流出。 一年来,我在不同的季节去到葑门横街,每次都能从热气腾腾的食物,和活色生香的菜市里得到安慰。 我一直认为,一个地方你只有深入去了解之后才会爱上它,比如我去逛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去吃每一种苏式汤面,在葑门横街和每一个商户交谈,站在门前看他们怎么包粽子,怎么做蛋饺。
我迷恋温柔市井,人间烟火,老房子老街老菜场才是城市的灵魂。如果可能,我会一生流连在这些地方,用眼睛和胃去真正的读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