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由还是要保障?|《论语》的现代感悟(75)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中在乎的是道德,小人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君子在乎的是法度,小人在乎自己能得到的利益。”
【感悟】
要自由还是要保障?
本章何尝不是<2.14>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另一种表达呢?今天早上看到哈耶克的几则名言,用来解释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追求似乎也很恰当。
在<4.8>中,咱们提到过君子追求的不过是灵魂的终极自由;小人并不是不想要自由,只是很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挡住视线。正如哈耶克所说:“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最终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本质上,是君子和小人在智识上有差距。
哈耶克还说:“自由,服从共同的抽象规则;奴役,服从共同的具体目标。在自由与奴役之间,没有第三条路。”所谓的“抽象规则”,不就是孔子说的“德”和“刑”吗?而共同目标不正是小人所向往的“土”和“惠”吗?关键在于,哈耶克认为没有第三条路,不是0就是1。这似乎有违咱们的中庸之道,正如王蒙老师所评论的,小人数量那么多,如果君子不操操他们的心,天下岂不生乱?可仔细想想又会觉得多虑了:这并不是数量的比较,而是质的不同。君子的力量来自内心,来自“去我”,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又怎么会枯竭呢?王蒙老师的担心,更多还是来自凯恩斯“长期我们都会死去”的视角吧;对于哈耶克这样一位追求终极自由的长期主义者而言,我们的生命尺度又算得了什么呢?
参考资料: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3.王蒙:《天下归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4.南怀瑾:《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