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活的苦与乐
查看话题 >我在东京做奶茶
去年秋天我结束了眼前的升学考试,进路尘埃落定,随即又开始担忧起财务问题。各处投递打工简历后,被一家在新宿的奶茶店录用,开始了在东京的打工生活。从那时起,我才走进了另一面的东京里。
1.忙碌
奶茶店老板是个不到30岁的女性,做事干净利落,对员工严厉。当然,还是一个蛮典型的”资本家“。记得面试的时候,老板说“这份工作非常磨练人”,我立刻听懂了背后的潜台词——肯定是又忙又累呗,把辛苦的工作美化成“对人的磨练”,这种说法,太典型了。然而当时的我非常需要钱,又非常害怕油烟对肺的危害,排除掉居酒屋快餐店等等,能有的选项所剩无几,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份工作。
刚开始的研修都安排在晚上,四个小时,做完已经到了深夜,赶着末班车回家。新宿的深夜也会有很多人在外面、聚会的上班族、依依不舍的情侣、在车站地上躺着的流浪汉……我曾经生活地像个原始人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栖,太阳落山后几乎不出门,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感慨几声这就是大城市。有天晚上12点左右,我在等红绿灯,突然有群不良少年骑着机车飞驰而过,每个人都把头发梳到后面、披着的外套敞着怀,和十几年前日剧里的暴走族造型一模一样——原来最oldschool的一批人是不良少年!
刚开始工作时店里缺人,研修了三次就让我独立看店,缺乏经验的我难免手忙脚乱,错误也犯过好几次。老板焦虑得很,每次有员工犯错,总会先私聊训人一顿,然后去工作群反复强调。刚开始我内心脆弱,被骂哭过几次,后来也逐渐理解了她的焦虑。毕竟瘟疫之下,倒闭的奶茶店不计其数,只能说谋生计艰难。
大部分的时候,店里只有一个员工,同时做进货、收银、制作、备料、接外卖单等事情,忙的时候可能两个小时喝不上一口水。作为一个从不舍得点外卖的穷人,打工后才知道外卖额占销售额的一大半,而且外卖订单经常一来十几杯,怕耽误骑手工作,我只能马不停蹄狂做。十几杯饮品摆在眼前,嘴里却干渴如同荒漠,有时候会自嘲地念两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难免会思考自己工作的意义,大部分时候答案是没有的。尤其是每次工作都会觉得手头的工作完全可以改为机器化生产,错误率肯定比我低。后来工作久了,和客人之间建立了很多联系,这个时候才产生了一些意义感。记得元旦的那天,北海道下了大雪,很多人因为航班被取消无法回家。日本大部分小店元旦都是放假的,但我们老板怎么会放过元旦这一挣钱的好时机,我只得一大早过去开店。那天店里突然来了好几批拖着行李箱的人,都是当时滞留在东京的北海道住民。我想象这他们为了打发突然多出来的计划之外的一天,来新宿逛街,拖着行李箱走过一个个紧闭的店门,最后来到了我们店里。一个客人说今天太冷了,进来暖和一下。那是我打工以来意义感最强的时刻。
2.习惯
中国新年那天早上,店里员工都没空,从分店派了一个人来上班。下午时我去接班,花了好久才把东西的摆放回复到我熟悉的位置。有点时候会感觉自己像个写好的程序,只是因为放绿茶的桶换了地方,大脑就会宕机。
打工也给我留下了不少“后遗症”,有次和同学聚会时,发现自己倒水一定要把每一杯都倒到齐平。幻听频率也增加了很多,坐在店里经常听到uber eats的“叮咚”声和有人推门而入时的门铃声。和同事交流过幻听的问题,发现大家都一样,人体真的很神奇呢。
辞职后的一个星期,我在外面吃饭,听到了店里uber eats的声音,下意识想站起来接单。啊,我怎么这么畜。
3.“奶茶侠”
研修的第一天,老板就对我说,红豆芋头这种小料,如果放多了,一定要捞出来扔掉,不能给客人超过规定克数的,不然客人下次再来会觉得给料变少了。但作为一个朴实的劳动人民,我还是会尽量给到配方里上限,30-40g芒果粒一定给满40g,两到三块芋头从不只给两块。甚至奶茶都要倒到接近杯口的位置、满满当当,我要小心翼翼地端去封口,因为晃一点就会撒出来。
有一次给客人做烧仙草时,不小心多给了一份黑米,朴实的我不舍得丢掉,悄悄对客人说:“我多放了一份黑米你不要和别人说哦。”那个女生很开心地端着碗走了,还在座位上向我比出OK的手势。类似的事情后来发生过好几次。希望我辞职后店里不要收到“给的东西变少了”这种评论……
4.人与人的相遇
打工的时间久了,慢慢也有了不少眼熟的客人。喜欢周五晚上来的女高中生们,每次吃完都和我说“豆花很好吃”:平日下午来开女子会的老奶奶,叫我的时候一口一个“お嬢さん(大小姐)“;有每个周末都来买一杯多糖奶茶的韩国情侣,女生每次都问男生喝不喝,男生每次都摇头;偶尔会有送外卖过程中来休息的外卖员,每次看到他们时我都心里一紧,以为自己又漏接外卖了。
当然奇奇怪怪的客人也有,有经常在外面探头探脑想要进来搭讪女客人的男性,每次我都得想办法赶走他;有一进来就挑一堆毛病吓得我只能反复道歉的老奶奶。最奇怪的一次是来了四五个男生,听他们之间说的话应该是东南亚人,非要说我是韩国人,即使我否认了,还要让我用韩文叫他们“哥哥”。我心想我会的所有韩文只有“你好”“谢谢”“石锅拌饭”,叫个p,没好气得打发了他们。后来我和一个中国人外卖员说了句“谢谢”,他们又凑上来,嬉皮笑脸模仿我的发音,连说好几句“谢谢”。我在心中恭喜他们学会了一句中文,虽然他们应该以为这是一句韩文。
在我打工的倒数第二天,有个看上去温温柔柔的阿姨,问我喜不喜欢读书,听到我肯定的答案后从包里拿出来一本书:“这是朋友送我的,但我平常不怎么读书,这本书就送给你啦。“我深受感动,连连感谢,心想这种书籍的赠与也太像日剧剧情了,我简直就是日剧女主。
回家后翻了一下这本书,是某个邪教的传教书籍。
日剧里都是骗人的。
5.尾声
工作做到最后两个月时,我已经不再被骂了,因为已经很久没有出错了。最后上工的那一天,老板给我结了当月的工资,甚至给我发了一笔奖金,祝我以后学业顺利。那时我好像突然不再生气,也忘记曾经被她骂哭的种种经历,我单方面对她的生气,也在单方面和解了。走的时候,老板对我说,以后你再来店里消费都可以打七折。我说谢谢,不过我一段时间内应该不会回东京了。
回想这五个多月的打工,其实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随着工作熟练度的提高,我也能挤出一些时间来摸鱼。我甚至有些舍不得这份工作了,下一份工作再找一份类似的也许还不错……
一个月后,我刷着townwork,寻找家附近的打工机会,突然刷到一条学校门口贡茶的招员工告示,我停顿了两秒后,面无表情地划到了下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