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圆明园——夏天冒出尖尖角
《牡丹亭》中有这么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每次读到这里时,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圆明园的景象。不同于市内其他被精心打理的园林,圆明园总有一种奇妙的气质,在这里,“姹紫嫣红” 和 “断井颓垣” 同时并存,反而让人意外地感受到一股野蛮的生机力。最后一次去圆明园已是四年前,虽然住的地方相距并不远,却迟迟未能再去看一眼它的 “姹紫嫣红” 。五一假期恰好和朋友L有约,随一拍即合地将见面地点定在了圆明园。

虽说是五一,但疫情原因,地铁也没有了往常的人流。比约定的时间晚了近二十分钟,L没有嫌弃我的不守时,让我慢慢来。我匆忙跑出地铁,远远地看见她坐在路边的花坛边等我。距我们上一次见面已经过去快半年了吧。即便如此,哪怕只是远距离地看到一个模糊的背影,我也很快就认出来了她,我想人和人之间的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多云的天气很好,不冷也不热,非常适宜出门游玩。尽管有各种限制,公园入口的游客依然不少,多是一家人出来踏青,孩子们围在河边喂鲤鱼、看野鸭,大人们争相和花朵拍照,一派热闹景象。好在圆明园够大,走过了入口的喧嚣,人群很快散去,只看到三三两两的结伴散步。

我们在园内慢慢地走着,时不时举起各自的相机拍拍景色。现在是树的季节了,各种树已经换上新绿,高大挺拔的身姿笔直向上,在阳光微风的照拂下,一刻不停地摇摆着,发出沙沙的声音。与之相反,花儿们开始准备退场。牡丹已是颓败之态,硕大的一朵在骄阳下垂着脑袋,让人心生怜悯不忍拍它。好在还有忍冬和槐花开得正兴。家乡有一种和忍冬长得一模一样的花儿,俗称“金银花”。和忍冬不一样,金银花是藤蔓植物,花气浓烈却不熏人,晒干后用来泡茶也依然香气不减。槐花还是和记忆中的一样,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朋友还和我说起自己弟弟最爱吃槐花包子,说她的母亲和奶奶会特意为他包好快递过去。在我的记忆中,家乡也有很多槐花,但槐花能吃还是我来到北方后才听说的。

河边的植物也不闲着,一大片盛开的黄色鸢尾连在一起引得行人纷纷驻足。还有不知名的黄色小花一团团地偎倚在一起开得热闹。河中的野鸭、天鹅和鸳鸯,还有我不认识的水鸟,正悠闲地梳着羽毛,晒着太阳,时不时一头扎到河里寻找食物,或是带着刚出生的宝宝练习游泳,不管岸边多少纷扰的游客,只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还偶遇了一只正在吃草的猫,听一旁拍照的游客说,猫咪吃草是因为生病了,它知道自己吃什么可以治病,我和L听了连连感叹猫咪的聪明。



我和L边走边聊,时不时会停下来坐在河边吹吹风。我们聊工作、聊人际、聊困惑、聊所思所想、聊未来的愿景……和L在一起时,聊的话题并不轻松,却让我有一种成年人的稳重和反思。略带夏日气息的暖风徐徐吹在脸庞,看着天空云卷云舒,对岸景色随着光阴折射出不同的光彩,河中的荷花已经冒出了尖尖角。

属于北京的春天即将告一段落,夏天开始慢慢走来,似乎悄无声息,又似乎有迹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