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8
但是还有书信丨第1期

写在前面
几年前,我通过一位书摊老板收集了一些旧信件。在我眼里,它们就像时间的胶囊,保存着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时代的记忆。
时隔多年,我决定重新打开这些“时间胶囊”,让昨日重现,让故事流转。同时,也想借助网络传播的便利,为这些流落的旧信件寻找主人,倘若有缘看到可留言联系,我会把书信原件寄还。 愿这“第二次投递”,能够给这些尘封的信件第二次生命。 缘起:但是还有书信
是为第1期。

乔乔:
你好!我一直未给你回信,你一定生气了吧,我只好请你原谅我的懒惰,因为我也经常原谅自己。
前些日子,我一直忙于复习功课。临考试前,北京市又统一给了考生十五天假。这十五天顶我好几个月的晚上,真实紧张极了。
我充分利用了这十五天,但还是不行。我原来想的和听到的,都是今年不会比去年难考些,所以开始我还比较有信心,可是一拿到卷子,才知道我想得太简单了。
的确,现在还在强调发展速度问题,高考是选拔优秀人材,更要求得严,发展得快。这次,我考得很不理想,估计总分顶多300。再过20多天就会彻底明白了。我现在是听天由命。因为听说许多人都没考好。确实,这次比较难,数学、物理的一些题我从未做过,所以单靠考场上现想,时间是根本不允许的。我数学可能50多分。物理、化学也很危险。
你的看法还是对的,是现实的,今年高考结束后,许多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认为社会上的青年要想上大学是很困难。因为岁数大了,时间少,又没有专门老师辅导,是竞争不过高中毕业生的。我原想这次考不上,明年就不考了,但考试就好像是一种兴奋剂,虽然结束了,但兴奋还没过去,我总觉不甘心,还想再试一试,尤其考试结束后,觉得没事干,很空虚,其实哪怕是上“夜大”,我也十分愿意。但我们这里离城远,没有条件,再者北京市也没有举办这类学校。
在厂里呆着没多大意思,我真想离开这里。这也是我去考大学的一种原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离开这里,否则是很困难的。所以明年是否考,我也没最后决定,反正如果再考,我是不考理科的了。
如果我能调到城里,只要我弟弟这回能考上他的前两个志愿(都在外地),我也许还有希望回去。那时,我也许就不考了。因为在家里,跟着电视学,也不错。在这里就很不方便。我弟弟也劝我考不上别再考了,自学一门别的。我想也有道理,像我这种初中毕业生自学的,怎么也不如学校教的。而且估计明年还要难。但我还没有做最后的决定。一切看“上帝”的安排了。
听说今年武汉很热,像你们的工作就很可想象了。因为我有同样感受。今年前些日子北京也很热,这两天好了一点,因为老下雨。据说今年有许多地方天气很反常、异常的热,像上海、安徽,都是经常四十多度。
你近来工作顺利吗?你对写作很感兴趣吧?我上小学和中学时,也曾喜欢过作文,后来到工厂就不喜欢了。而且很懒得写东西,这就是我不愿考文科的理由。因为我的作文水平是很低的。不过现在我打算练习练习了。
瞧,我开始向你靠拢了。不过也许,我还要转向,但我愿意你坚持下去。北京有些青年人在搞业余创作,你不妨也试一下,也许你已经在搞创作了吧。
祝你成功!
小燕
1978年7月25日
*书信原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