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峪城 春日扎营徒步
时间:2022年4月30日~5月1日
路线:D1: 长峪城村~水库~风机平台~草甸;D2: 草甸营地~高楼~长城段~返程
天气:晴,大风4-6级,阵风7级
路况:登山步道、土路、长城
从新疆回来之后,一直在忙着准备论文和答辩,还要和项目现场保持沟通,急血攻心,好在我拖延症心态好,赶上最近中级职称通过了,需要释放和简单的快乐,五一户外扎营是必须的必!帝都疫情严重,山友们大多也回不了家,七人京郊扎营终于成行。本来考虑的目的地有延庆后河、白河湾和长峪城,考虑到人多、路远、想看日出多个因素,最终确定了长峪城路线,大家也都没去过。
八点取车,一路接上伙伴,下午两点多到村里,一路畅行无阻。长峪城村是基于民俗、生态、古村落、古长城发展的小村,食宿排列在主街两侧,停车场在村口。村里只有猪蹄宴套餐,60一位无限续,没有可以点菜的饭店,所以只适合吃一餐。我们随便吃点干粮就开始上行。
长峪城位于昌平区西部,海拔约880米,因地处长峪峡谷而得名,明朝正德年间筑关城,称长峪城,万历年间 基璺wen4 增筑新城,后发展成村,村以城为名。该城北依长城,南望镇边城,东邻白羊城,战略位置十分险要,与镇边、白羊并称北京边关三城,是明代京师北京防御的重要隘口。据此理解,此处早期应是卫戍驻扎之地,后因军属家眷人口增长而发展为村。放眼望去村子似乎并不大,约莫三四十户,百十人口。村内植有桃、梨和海棠,此时桃花几乎谢尽,梨花正开,海棠含苞。
龙潭塘水库
上行不多久,便能看到左手边有一座小小的土石重力坝,水面齐平,从中段溢流,两岸山势环抱,其左岸是登山木栈道,右岸能远望到风机扇叶。据称,在水库修建之前,那里是一条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季节河,从长峪城村穿村而过。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了水库,作为农业水利设施,用于蓄水和灌溉。1974年,经过防渗加固后,蓄水能力达到8万立方米,是下游长峪城、黄土洼、马刨泉等村生活和灌溉的重要水源。(北京日报)坝后看着有些渗漏,比较担心冬季冻融对它的影响,上游坝面或可考虑土工膜+过渡料+混凝土面板,坡比太大,坝后可能需要加厚基底。

草甸营地
走了约莫三公里就到了垭口,左侧是一长串风力发电机,风机底下是婉转的黄土路,垭口正前方有水泥路,应该是建设风机时的进场路,可以想见巨大的扇叶被大车托着由北向南运上鞍部,顺着开挖的土路逐个安装。鞍部比较宽阔平坦,泥土地坚硬,可以作为扎营备选地,风大肯定是避免不了。
向右是土路,通往高楼方向。不多久就到另一三岔口,左手前往高楼,右手是下山栈道。往前走十多分钟就到了一处草甸,草叶茂盛,被大风吹伏在地上。场地足够宽阔,视野比较开朗,西北方向是风机,东南是北京城区。天色不早,考虑在此扎营。


帐篷
这次带来了新的帐篷 蓝山1pro,是个无杆金字塔帐,加上地布只有800g,相比于我的第一个帐篷飘云1的1.7kg重量,简直太轻了。无杆帐不能自立,必须打地钉才能扎营,本以为会很难,其实搭起来还是非常轻松的。地布打下地钉展平,撑起登山杖,把外账固定在地钉上,拉上风绳即可。在大风天,无杆帐比自立帐要更好搭建一些,单人也完全没有问题。这次因为风太大,我把外帐边缘尽量贴地,门厅内收防止冷风灌入,内帐门留在上风口,外帐门开在下风口,这样的好处是打开门厅的时候,形成了小洄流,杂草不会卷进内帐,缺点是不方便坐在帐内生火做饭了。建议在微风天气将内外门都设置在下风口;并适当抬高外帐离地间隙,增强空气流通。
埋锅造饭,涮上火锅,唱歌游戏;虽然都是些效率很低的蠢事儿,偶尔干点也很开心。头顶是繁星满天,眼前是京城的灯火。饥寒交迫之后挤在一个帐篷里,才知道什么叫温暖。
塔帐还算稳健,靠着地钉、风绳和一根登山杖,顶住了七级阵风。但是由于没有帐杆龙骨,帐面振动噪音很大,不能说甜甜入梦,只能说是一宿没睡,戴着耳塞都不管用。以后睡觉不能戴耳塞了,要增强抗干扰能力,塔帐在这方面缺点也比较明显,可能更适合无风天气。


日出
12点躺下,刚准备睡着就来一阵狂风,如此反复。闭目养神直到小李挨个唤醒看日出,4:20。这时候风还是很大,有点站不稳。城区方向,天边有了深橙黄色的条带,两颗明亮的星星挂在低空。后来才知道它们是金星和木星,这也是难得一见的金木极近天象。一切宛如命中注定。我想生命中可能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很多人事的意义我们当时只有隐约的感觉,并不清明,只有在事后,或者很久以后才能恍然大悟,或者压根没想起来。但传奇确实发生了。





打上头灯,空手往山顶方向走,看日出。因为去年五一在北灵看过一次,这会已经没有那么兴奋了,日出的情景大抵差不太多。那两颗星着实抓人眼球。太阳照常升起。我们感谢自己有拥抱新的一天的勇气。这日出是世间美好的事物之一,我们不需付出便可享受;新冠病毒这无妄之灾,我们完全无辜却不得不承受。我想,大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我们唯有接受,想到疫情我就不愿意再高声赞颂他了,我敬畏他,我尊重我自己。赞颂老渔夫圣地亚哥吧。太阳照常升起。
回营地吃了早饭,休整休整,就轻装往前探探长城。
长城
从草甸营地往北,第一个就是高楼,地图上写作黄楼洼。高楼海拔1427米,是“北京周边最高的敌楼”,据称是抗日战争时期南口战役发生地之一。“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对着路书以为只能走三四个楼,结果之后又能看见蜿蜒向前的长龙,眼看着往前衔接石峡长城。春天才来,山刚绿。阳面是浅绿、黄绿两层,阴面泛点深紫的色晕,远方是绿色和深色阴影。中景里,新绿如金。敌楼和城墙在原有的老砖基础上修复了一些,用的大石块和石灰浆,走起来没有砖墙来得舒服,但显得古朴大气。大巧不工。
春天的山景让人无比释怀,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什么能阻止大地变绿,草儿变青。他们还要抽着嫩芽宣示这种顽强的、自然而然的生命力。






这一段长城叫作“流村镇段”,是昌平区现存唯一的一段明长城,属内城,北接八达岭,西入河北怀来。明嘉靖、隆庆年间均有修筑,敌楼台为砖砌,其余墙体为毛石垒砌。总长约2300米,有敌台14座,长城外侧为永定河流域,可望官厅水库,内侧是温榆河流域,山水汇入北沙河。
我们走了七八座楼,遇到一个陡下坡,就准备返程了。希望得空轻装走一次穿越。
猪蹄宴
回了营地收拾,12:00拔营下山。下山走了近路,是直上直下的登山木栈道。下到村里喝了完美的冰可乐,吃了咸香的猪蹄,值得一餐。五一计划完美执行,比我独行欢乐太多,以后还要经常结伴出行。
村内有1520 年兴建的永兴寺,是北京罕见的佛道合一的寺庙,另有关帝庙、真王庙、菩萨庙和小龙王庙,此次均未能拜访。当地民俗有拜龙神、立夏粥、娘娘庙会、送灶王爷,尤以“老梆子”戏曲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