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小钉数十篇数字媒体上岸经验帖,总结出这些上岸秘密!

在职的同学一定不要慌,你每天背一点单词,看几页书,搞懂几个理论也可以的。
偶尔摆烂,再爬起来,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数字媒体招生人数多,中途放弃的人也多,你看看,你胜算的几率真的很大哎
专业课复习重点
1、基础理论考察
简单的比如直接考名词解释,深入一点就是考察传统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嬗变,例如之前考的分析互联网环境下,群体极化的原因;使用与满足网络直播用户的行为动机分析;
2、网络热点现象考察
新闻传播考研是不仅不会回避热点,反而还会紧跟热点的,例如考过的洗稿事件、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互联网隐私保护问题,再比如去年考了两次的后真相、舆论反转问题,为什么会考这个,因为之前太多舆论反转事件,这些都要求我们不仅要看书,还有勤于思考,对当下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洞见或看法。
3、新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这个每年都会考,比如数据新闻、人工智能、5G带来的影响等;此外还会更深入的考察技术对社会形态带来的影响,媒介形态的变化等,这就要求大家学习过程中要融会贯通,用更宏观的视野去思考问题。
4、主旋律类内容考察
此外,近年会考察一些政治属性比较强的题目,如关于四全媒体的讲话、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甚至还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等。这些比较主旋律的内容备考的时候也要留意,除了专题的准备外,还可以多关注一些媒体报道失范的案例,多阅读一些优秀的公众号对媒体失范的评论,积累观点。
公共课复习重点
英语
1、单词记忆:背单词贯穿考研的整个过程,主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单词APP上每天打卡记忆。
2、阅读理解:刷真题!前期每天做一篇真题并且认真纠错,对错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对文章进行精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读透文章。
3、翻译和作文:翻译和阅读理解部分的训练过程的是相通的,可以通过短时间的训练迅速突破。作文形式比较固定,在后期的时候买了一本王江涛的押题作文书,每天背诵一篇大作文和小作文,并且简单的整理开头和大体框架。
政治
@小鹿
在整个政治备考的过程主要是看书+刷题结合。后期买了肖秀荣的八套卷,腿姐的政治押题卷和石涛的押题卷,坚持不断回顾错题和看书,把冲刺卷的错题回顾了三遍,最后阶段疯狂背诵四套卷的答题,最后考试的时候,发现考的内容大多是以前复习过的,特别是大题,四套卷压中了好几道。冲刺阶段建议大家多看看肖秀荣系列的冲刺卷。
@小饺子
建议大家过一遍基础知识,刷两遍1000题,大题就用腿姐(陆寓丰)最后的分析题课程。跟着她的思路整理出答题框架,最后大概就是几页纸集中背诵。
时间规划
@小鹿学姐
专业课的复习大概是十月份开始,因为复习时间有限,所以我在专业课上花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整个过程不断简化复习内容,抓重点,我全程只看了一本传播学教程、一本新闻专题、以前的一些笔记和考研机构出的冲刺专题,重点记忆热点话题,总体来说比较轻松。但是这种轻松是建立在你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掌握知识,才会有轻松应对考试的底气。
@小饺子
复习四阶段——第一阶段:学透理论,夯实基础;第二阶段:延伸阅读,拓宽视野;第三阶段:整理专题,训练思维;第四阶段:全真模拟,训练答题。
@Nora
6-8月看基础书目、复习基础知识;9-10月整理专题;11-12月疯狂背诵、练习真题。
@舟舟
3-9月,我翻看了基础书目,听小钉的网课,做做英语题、背背单词,零零散散地学习,每周可能也就10个小时不到。9-12月,我每天学习3小时左右,周末两天学习10小时左右,除去加班时间,基本上其他时间都用来学习,尤其是利用好了碎片时间,例如梳洗、做饭、排队、通勤,还有一些工作时候的摸鱼时间。
@小静
在1-5月份中,初步吸收完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网络传播概论和刘海龙老师的《范式与流派》。这个阶段主要作用在于建构起自身新闻传播学相对清晰的学科框架,相当于打地基。6-9月份可以开启第一轮的专业课背书,除了人名等专有名词,其他的一定要打通内在逻辑,理解着去背书,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到最后一个月参加了小钉的模拟考班我觉得对我帮助是最大的,收获的不仅仅是三次全真模拟考,更多的是对之前学习的一种反馈,还有通过对学习中不熟悉知识的提问,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串联在一起。
我通勤时间≈2H,上班摸鱼及午休时间≈1H,晚上整块复习时间≈3H,每天的有效复习时间大约在6小时。通勤时间可以用来读专业书、论文或者用来搞懂某一块知识点,这根据阶段学习计划合理调整,到冲刺阶段我已经练就了在地铁上背大题、背名解的绝技啦(骄傲脸);上班摸鱼及午休时间用来看热点、背单词,做电子笔记等;晚上整块复习时间要重视,可以用来整理专题,练习答题思路,集中输出等需要集中精力去做的功课,建议留给晚上。如果一天的工作已经很累,晚上学不进去怎么办,我只能告诉你,撑过去,撑过去就能看见光!周末两天可以安排各学科的全真模拟,集中时间听专业网课或是整理专题笔记等系统性的学习。
心态调整
@阿拓:
1、权衡好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工作时间就好好把工作做完,提高效率,尽量把工作都在上班时间处理完毕,这样你才可以准时下班回家看书。
2、一定要做好复习规划,尽可能早的准备。考研是持久战,需要你花时间并且至少经过2-3轮的复习,才能比较好的打好基础。但是在职备考真正学习的时间很少,并且很多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不可抗力的因素影响,而中断你的复习计划,所以一定要尽可能早的让自己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天天想着8、9月份再开始也不迟。
3、要权衡好各科的时间。因为每一科都有分数线的要求,要保证自己在都过线的前提下,提升总分。
4、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既然你决定了要在职备考研究生,那么你将和游戏,综艺,美剧,聚餐等娱乐活动告别了,因为这些活动一般会占用你非常多的时间。然后说服自己投入到一个人的战斗,大多数时间你都需要待在房间/图书馆里,看不同科目的书,做题,看教学视频,这种状态几乎会从你开始备考持续到初试,甚至是复试结束。
5、做好心理准备。考研是场持续几个月的战斗,在这个过程中,你常常会因为考试压力,工作压力等各方面的压力,被压的喘不过气来。我两年的备考中,也不止一次遇到过这种情况,尤其是越临近考试,那种担心焦虑的心情会被无限放大。所以在这种时候,一定要停下来让自己休息一下,让自己短暂地跳脱这种压力,然后再复盘一下自己的复习情况,及时调整。
@Nora
我从不觉得学习知识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反而一直很享受在工作下班后,还可以像高三一样进入一种心无旁骛的学习状态。每当我看到一个让我拍案叫绝的观点,每当把所有碎片化的信息组装成一份完整的、精彩的、逻辑严密的专题笔记时,每当看到一个热点事件可以尝试用不同角度、不用话语、不同理论去解释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满足、喜悦会冲散肉体上的疲倦感。
@小静
别小看休闲时间哦,它占得比例不多,却能让你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让你脑子更清晰,跑的更远。在备考的过程中,情绪很容易起伏不定,别担心,大家都是一样的呀。重点是看你怎么去处理这种情绪。遇到情绪低落的时候,那就emo一会儿吧,别太久,然后爬起来继续战斗。
其他tips
1、阅读书籍
① 看目录:目录就是作者的思路脉络,看书的时候先浏览目录,从目录和序言就能知道书的框架和主要内容,你就能对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心中有数;读完一本书之后,再看看目录,回忆书中的知识点。
② 限时读:读书也要做计划,比如规定两周天读完《传播学教程》,一天看一章,周末可以多看读两章,内容简单的话再适当增加一章。如果某一本书比较难,可以预留1-2天的时间灵活调整。这样有计划有目标的读书,才能让自己坚持下来,达成一个个小目标的同时,也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2、刷刷公众号
不用花太多时间在上面,一般看书看累了可以翻翻这些号,歇歇脑子。
①关注网络热点:除了基础知识的背诵外,还可以看看公众号关于最新网络热点事件分析文章,总结现象背后可以从哪些理论视角进行分析,有哪些比较深入特别的观点,值得背诵积累。
②专题案例整理:此外还有一些公众号,会有相应专题的案例整理,案例和观点的总结和运用会让你在答题的时候更丰满更有说服力,这就是让你的答案更高分更有区分度的一种方式。
3、论文阅读
大家可以关注学院老师近几年论文、新传核心期刊最近论文、新传知名学者近期论文、相关社会学家论文,扩宽自己的视角和深度,加深对整个社会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理解。除此之外,阅读论文还要注意对专业的表达的积累,并把这些词汇运用与自己的小标题中。
4、真题使用
①复习指南:真题可以充当一个复习指南的角色,阶段性的回顾考点,策略性的进行复习,意思就是你在复习的前期或者,看完第一轮书的时候,看了大量的理论以后,我们可能抓不住重点,这时候你可以看看真题,圈定看书的重点。
②整理与记忆:看完第二轮书以后,可以再次看一遍真题,整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答案,并开始有意识的记忆,到后期开始尝试的做论述题等大题,训练自己的答题思路。
③动笔练习:一定要自己动笔写,然后不断的打磨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答案。
5、笔记整理
@Nora
我认为我能考上的最大经验是:我的专题笔记整理得非常完善。关于笔记,我不做纸质笔记,只做电子笔记(因为懒)。我买了印象笔记的年会员,可以在公司的电脑、笔记本、手机、平板多个终端上同步,随时可以看自己的笔记,而且在微信上看到一篇好文章、好观点,我都将它摘抄保存到印象笔记的专题笔记本中去。
@小静
【电子笔记+OCR文字识别】万能组合。在职的同学时间非常有限,不要为了仪式感去抄书(如果抄书能入脑的话当我没说哈)。尽量用电子笔记,能同步到各个终端,何时何地都可以看,背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用的是幕布,可以转化成脑图的形式也方便了解整个专题的框架。OCR文字识别简直就是个小宝藏,可以把图片中的文字提取出来,整理到笔记中,也不用一个个手敲,效率一下刷刷上去了,我用的是【白描APP】。
💙💚🧡💜💛
劳动节快乐

去行动,
以及培养自己对行动带来的后果负责的能力。
现实没那么可怕,
放宽心一些。
去享受过程。
对于来说,还有什么话题是你想了解的?
可以直接留言给我们。
如果你喜欢本期,点一下“在看”吧。
你今天要开心一点哦。
去爱,去学习,去创作,去感受!
📢 :小钉2023中山大学考研公益群已满200人,想要加入添加小助手微信:XDKY210
•整理|小悠学姐 •运营|Taco学长
祝你快乐,有所进步,放松并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