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笔记第一
刘正风将要金盆洗手,邀请大家参加,定逸、天门、岳不群参加。行礼当天,嵩山以令旗阻止,定逸、天门趁机再劝;嵩山以勾结魔教为口实,使在场人相信是否金盆洗手与其他人的生死存亡相关,刘正风坚定与曲洋为知己,定逸、天门、岳不群随即后撤。嵩山令在场人选边站队,岳不群首出,定逸、天门随后。
重新看这一幕戏,我惊叹太像了,跟现实生活太像了。阶段一,某个人决定做一件事,告诉他/她的亲人好朋友,他/她的亲人好朋友们以其中的利害关系劝他/她不要这样。一般人到这里就可以了,于是想法改变,行动卒。刘正风过关了这个阶段,没有被改变。
阶段二,他/她的亲人好朋友们勉强支持他/她的决定,到了某个时间点,变故发生,有其他信息显示他/她的这个决定不仅对他/她本人有影响,对他/她的亲人未来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他/她的亲人朋友们重新开始以利害关系劝说,并且团结无比,他/她已经被孤立。一般人到这里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自己肯定不对,于是想法被坚定改变,行动卒。刘正风过关了这个阶段,没有被改变。
我在读古籍里的史书的时候,看到那些内心有坚持的人物,非常敬佩他们。人生会遇到很多事情冲击我们的价值观,不可避免的怀疑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否正确,连司马迁这样的大贤都忍不住反问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耶非耶。虽然这其中可能是理解上古语言的差异所导致的,但是也说明了,当外界变化的时候,人其实是很难去坚持自己最初的决定的,更别说有人在旁边一直劝说了。
刘正风走过了两个阶段,他是信道笃的,「这是对的,无论是怎样的利害关系,无论他人怎样的劝说,都不能使我改变」。可惜他没有走过第三个阶段,认清定逸、天门、岳不群跟自己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他们是否真的是朋友,他们的劝说是否真的在为我好。所以他在戏里必须死。
现实中比一般人高出许多的人,他/她们大多也能做到刘正风这一步的悲剧,于是他/她们就成了现实中另外一批定逸、天门、岳不群劝说他们的刘正风的素材,就像后来岳不群劝令狐冲一样。能跨越第三个阶段的人,真的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