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领读三则
【原文】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
公西华被派到齐国去作使者,冉有替他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孔子道:“给他六斗四升。”
冉有请求增加。孔子道:“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有却给了他八十石。
孔子道:“公西赤到齐国去,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里送炭,不去锦上添花。”
【我的收获】
当别人遇到实际困难的人,我们要真心帮助别人,给人雪中送炭。而不是去奉承那些达官贵人,去锦上添花那些不需要帮助的人。更不要有谄媚和徇私枉义的行为。
君子都是周济急需帮助的人,而不是周济本来很富的人,甚至是杀富济贫。我们不能借助富人的名声成就自己的美名,这样的帮助是没有实质意义的。这种徇私枉义帮助富人的行为还有谄媚之意在其中。君子不以利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原文】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宵邻里乡党乎!”
【译文】
原思任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他不肯受。孔子:“别辞!有多的,给你地方上[的穷人]吧!”
【我的收获】
对于那些穷极,处于极度困境的人,要富有同情心,及时给予周济,就是仁爱的具体表现。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去周济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真正的穷人。当别人不肯接受的话,也要想办法让别人坦然接受。
【原文】6.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
孔子谈到冉雍,说:“耕牛的儿子长着赤色的毛,整齐的角,虽然不想用它作牺牲来祭祀,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我的收获】
冉雍的父亲出身卑微且品德不端,但冉雍却未受其影响且很有修养,孔子对他有很高的期望。
孔子态度开明,观点明确,他认为只要是人才,就不应该太在意他人的出身。“英雄不问出身”,即使一个人出身低微,只要他自己肯去努力,也应该受到重用。
只要我们肯努力,卑微的人也可以成为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