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異# 容貌焦慮
緣因前邊豆友談及,我仔細想了很久「容貌焦慮」這個詞。詞反嵌入過去經歷裏搜索,什麽是容貌焦慮呢?
青春期之前,父母大約當我男孩子放養(以前有篇長園撿詞寫過),野孩子不管不顧,容貌不當回事。可是對「容貌美」肯定能感受得到:曾經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女孩,都令我驚豔,記憶猶新,一個面如玉盤一個玲瓏巧俏,小女孩跟前我就頻頻讚歎啦,那個小男孩面前自然不敢啟齒。回想奇怪的是,我從不以自身比較,像完全屏蔽一般,或是出於自我心理保護的一種機制吧。
翻舊照片,拍我或自拍的照片真不多,小孩時照片,的確像「男仔頭」,恐怕自己亦朦朧意識到,甚或對自己不美有一種篤定,又沒意願去改變,畢竟太多的好奇心在別處,精力在別處,因此沒有所謂的「焦慮」。但若說我從未有過容貌焦慮,也不是事實。
青春期始,開始好奇自己長的什麽樣,照鏡子比較多,覺得每個鏡子照出來都是不同樣子,照片裏亦各種各樣,不像自己。慢慢分析到,自己臉型剖面大概成梯形,對光綫要求高。光綫打前即尖臉,打全就圓臉,由此一會尖一會圓的我,連自己都捉摸不透,折騰夠,寧願將這個精力放到別的事情上。
沒想就此解放不少,秉著「差不多」原則,看場合收拾多少,別人怎麽說也不怎麽放在心上,感覺跨過一道坎,輕鬆許多。人覺得舒服最要緊,不是麽。
工作後曾接過拍攝女裝模特單子,親眼看見普通女孩在化妝師妙手下變作仙女,大為驚歎,猜想該如雕塑那般考量色彩陰影變化,蠢蠢欲動想練習一下拿自己作試驗,胡買一堆化粧品,可是皮膚太易過敏,最終不得不放棄。
又拋棄了一道心坎,一路活過來,大約丟盔棄甲也是這個意思,或許別人眼裏落荒而逃,為甚麽我覺得自在更重要呢,人世仍有別的事情更重要呢。
這幾天翻不少舊照片,算看見半生容貌變化吧。但願如我曾經所言,十幾歲是十幾歲樣子,二十歲是二十歲樣子,三十歲是三十歲樣子,四十歲是四十歲樣子,五十歲是五十歲樣子,六十歲是六十歲樣子,八十歲是八十歲樣子…永遠不要任何時候都苦苦去追求十八歲的樣子。永遠接受自己,老去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