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武术课程设计:以武术游戏培养习武兴趣

摘要:武术与游戏结合的课程设计,以情景式和故事性增加学习体验感,研究表明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武术结合游戏,内容大有裨益

现有校园武术教育教学中,缺少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武兴趣的教学课程和方法,学生也难以有效地、完整地体会武术精髓。武术与游戏结合更能提升学生的兴趣,游戏内容融入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技能和文化元素,增强学生的体验度和参与感,同时有助于达到武术的传承、运用、文化认同和内心塑造的教育目的。

武术游戏有些是特定场景设计,有些是寻常简单可行。譬如日常中常见的娱乐游戏“老鹰抓小鸡”,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武术游戏,它的原理就是培养这“老鹰”如何去抓捕的能力啊,训练速度和方法战术,“鸡妈妈”要思考如何保护小鸡们,目的是思考学习会自我保护与保护弱小。武术游戏不仅仅可以娱乐,同时赋予身体灵活训练、战术思考、对抗训练、自我保护、团队协作的成长训练。

在传统武术教学中,有一个武术游戏叫“摸肩”,游戏中一方去用手迅速摸对方的肩膀,另一方通过躲闪阻挡不让对方摸到自己肩膀。在这个武术游戏中,我摸你肩,你迅速闪躲,其实就是练习进攻与防守的速度与反应,进攻者迅速进攻摸对方肩膀,防守的人根据进攻者的身体位移进行躲闪,训练反应能力和到自我防护能力。一攻一防,看似武术游戏内容动作简单,其实对于参与者的身体敏捷度、身体协调力、迅速反应力、思维专注度、自我保护意识建立都大有裨益。

武术结合游戏,建立文化自信
在全球文化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中华传统文化更需继承和发展,培养国民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是任重而道远的责任。在教育中让下一代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将更有助于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

以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为基础设计的武术游戏,融入武德故事、武术礼仪、武术技术动作、武术艺术欣赏、中医健康调理、古典传统修身教育等内容,有助于青少年儿童德化教育和思政课程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提升、身体健康调整、心理问题疏导与修正、品格健全培养,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建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为文化自信的培养奠定基础。

校园武术的推广,还需要依据武术游戏理论多学科交叉研究,通过构思、分解、提取、改变、重构、实验、修正的程序进行适合校园场景教学的武术游戏创编,同时需要在未来建立武术游戏教材体系。武术游戏在校园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娱乐是手段,通过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促进身心健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是我们共同的教育目的。

新时代武术教育与教学领域,需要“复合型”与“高水平专门”素质集于一体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中国武术七段王、全国杰出的少幼儿武术教育专家王天明老师博士,面向全国发起培育“中华少幼儿武术学科带头人、传承人、武术教练、武术馆长”计划,所有课程设置以武术人生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总体目标是培养一批在武术教育教学、学术研究、产业发展等领域的骨干精英,助力学员成为少幼儿武术专业领域在全国性、地区性的领军人物和业界公认的武术栋梁之才。

了解王天明老师武术学科带头人、传承人培育计划,请在评论区留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联动在线

学校武术课程设计:把握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学科带头人”
武术启蒙 帮孩子以武塑形提升气质
武术进校园,重要的是武术人才培养,及时推进课程开发
中华少幼儿武术领军人物王天明,武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发布
编辑:李德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