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诗人和诗歌相关的影视(有待更新)
(诗人的背景参考自百度和Britiannica,不会具体提到太多欧美诗人的诗歌,但会列举一些)

英语篇
死亡诗社
最著名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和诗歌有关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老师返回到养育自己的宗教学校,用诗歌去唤醒被体制压抑的学生,其中船长提到了三个有代表性的美国诗人。我想简单介绍一下:
罗伯特 弗罗斯特 Robert Frost, 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 , 20世纪最出名的美国诗人之一,因其对新英格兰乡村生活的描写、对美国口语的熟练运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描绘普通人的现实主义诗歌而广受赞赏。著有 《新罕布什尔》、《诗歌选集》、《又一片牧场》、《一棵作证的树》等 。
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20世纪最出名的美国作家,诗人和超验主义代表人物,崇尚自然与人的关系,提倡人应该回归自然,他的诗歌也有多与自然和对人的精神世界之于社会之于自然的意义的探索有关。著有《瓦尔登湖》《种子的信仰》等。
惠特曼 Walt Whitman,1819年5月31日-1892年3月26日, 美国诗人、记者和散文家,其诗集《草叶集》于1855年首次出版,被誉为自由诗体的创始人,也因为自由实体对现代主义美国诗歌的影响之大,他也堪称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著有《草叶集》《自己之歌》《典型的日子》等。
狄金森
这部剧讲述了艾米莉如何在狄金森家族脱颖而出,以及她与家人的关系和对爱情的态度,同时也大量展现了她的诗,第三季尤其聚焦于内战对她的创作的影响,剧中也以有趣甚至戏谑的方式让她与弗罗斯特,惠特曼,西尔维亚等其他美国著名诗人产生了对话。
艾米莉狄金森 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 在之前的日记里介绍过了,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最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女诗人之一,也是最多产的,因为一生写了1000多首诗,生前却只发表了7首,著有 《云暗》《逃亡》《希望》《补偿》《战场》《天使》《这是鸟儿们回来的日子》,《神奇的书 》 等 。
希尔维亚
影片讲述了美国女诗人希尔维亚在剑桥上学期间,与风流才子泰德休斯相爱,并因为泰德的花心和精神虐待,陷入严重的消极情绪的循环,在纠结于离开和不舍期间,希尔维亚创作了生平最好的作品,但悲伤抑郁过度的她,最终还是在30岁选择了了结自己的生命。
希尔维亚 普拉斯 Sylvia Plath, 也在之前的日记里介绍过,美国著名的自白派女诗人,因在剑桥结识并于英国诗人泰德休斯成婚,在英国也成为了最知名的女诗人之一,虽然英年早逝但仍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著有自传《瓶中美人》和诗集《爱丽儿》等。
帕特森
影片讲述了一个公交车司机,喜欢在上下班空闲的时候写诗,并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其他写诗的人,他大多数的诗歌灵感还是来自于他的爱人,一个喜欢音乐的吉他手女孩,她对他的支持给了他极大的灵感和创作的动力,直到有一天他们出门的时候,他写诗的日记被宠物狗撕碎,于是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存在是否有意义。。。
这部片虽然不是关于一个真实存在的诗人的,但这个角色的真实性还是让作为是人的我有很强的共鸣,而且帕特森的名字也是在致敬威廉姆卡洛斯威廉姆斯的一部诗集《帕特森》在男主的书桌上,我看到了意象派的诗,其实从他的文笔中,也能感到很强的意象派的风格,比如威廉姆卡洛斯威廉姆斯 和 庞德。意象派以对意象的精确捕捉和生动描写而著称。
月光诗篇
影片讲述了女诗人伊丽莎白 毕肖普和朋友搬到了南美的朋友的爱人-一个女建筑署的家,在此期间她与女建筑署相爱,于是引发了一场三角恋,但她与巴西情人的感情之深,以至于让她留在了巴西15年,与此同时,她也经历了她的写作高峰期,在这个阶段创作了很多获奖的名篇,出名后的她回到美国教书并生活,也和曾经的情人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女建筑师登门拜访。。。
伊丽莎白 毕晓普, 1911年2月8日-1979年10月6日 ,美国桂冠女诗人,获普利策奖,一生很多时间都在旅行,写了很多关于思乡和身份认知的作品,在巴西生活了15年,又回到了美国哈佛大学教书,与著名诗人罗伯特 罗威尔是多年好友,著有 《北方 南方》,《一个寒冷的春天》。
杀死汝爱
影片讲述了金斯伯格在哥伦比亚大学在校期间,认识了卢西安,凯鲁亚克,巴罗等文人墨客的好友,在卢西安的影响下,开始逐渐放纵自我并发掘自己更深的一面。在大家沉浸在毒品的麻醉期间,决定了成了”新视觉“,并将学校的禁书公布与众,当与学校抗衡的行为愈演愈烈时,金斯伯格发现自己与卢西安互生情愫,同时也间接地见证了他与他的追求者的不堪的杀人事件。。。
欧文·艾伦·金斯伯格 Irwin Allen Ginsberg,1926年6月3日—1997年4月5日,美国现代主义和垮掉派的代表诗人,也是从名校辍学但获奖最多的美国诗人,一度宣扬drug free, 同时也是一名反战的fanatic和支持宗教多样化的犹太人。著有《嚎叫》等其他诗歌。
爱的边缘
影片讲述了迪伦托马斯和自己的青梅竹马维拉一直保持着暧昧的关系,但最后却没能走到一起。直到维拉的丈夫去参战,不得不一人和孩子留守家中,迪伦为了照顾自己的女性朋友经常登门拜访,却在不知不觉中与她的感情越陷越深,引起了妻子凯特琳的妒火,三人的矛盾越来越大,直到维拉的丈夫从战场返回到家。。。
迪伦 托马斯 Dylan Thomas,1914年10月27日 -1953年11月9日,出生自威尔士的英国著名诗人。父亲是学校的英语老师,迪伦从中学时代在诗歌方面就初露锋芒,毕业后成为了报社记者。他不仅写诗歌,更喜欢小说和剧本创作,虽然剧本从未被拍成电影。著有诗歌《不要温顺地走进那安息的长夜》《二十四个年头》等。
诗人与他的情人
影片聚焦于诗人艾略特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的爱恨情仇。美国诗人艾略特来到英国留学,遇到薇薇安之后,更坚定地决定留在英国,薇薇安对他狂烈的爱,从最初的崇拜欣赏和带到家人朋友面前四处炫耀,到最后情绪失控的折磨,让艾略特对薇薇安难舍难分,艾略特逐渐确定了离开薇薇安的想法,但薇薇安却想尽一切办法想把他留住。。。
T.S.艾略特,全名 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 Thomas Stearns Eliot,1888年9月26日-1965年1月4日)(通称T·S·艾略特),最早是美国诗人,后换国籍为英国诗人,曾在哈佛和牛津学习哲学,在好友庞德的鼓励下转行为诗人,但在诗人期间却有很长一段时间以在银行工作为生。20世纪最出名的现代主义的诗人,同时也是优秀的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代表作有《四个四重奏》《荒原》《空心人》等。
明亮的星
影片讲述了诗人济慈遇到了邻居芬妮,两人在日渐接触中逐渐互生情愫,芬妮借着来找济慈学诗歌为由专程来看望他,也越来越欣赏他,纵使济慈当时的作品销量极差,芬妮也一直支持他鼓励他,济慈深为感动,不仅为她创作了很多诗歌,而且真诚地想与芬妮成婚,但穷苦的他借住在朋友家,并且开始日渐衰弱,不得不选择离开芬妮。。。
约翰·济慈 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英国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之一,毕业伦敦国王大学,24岁时因肺结核在意大利英年早逝,其成就和作品被很多英国人追捧,著有《伊莎贝拉》《圣艾格尼丝之夜》《海壁朗》《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作品。
西语篇
邮差
影片讲述了一个为著名诗人聂鲁达送信的邮差,从仰望聂鲁达到,到向聂鲁达学习作诗,两人逐渐成为朋友一般的关系,当邮差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后,在聂鲁达的协助和对其诗歌的引导下,他顺利的追求到了自己喜欢的人,但聂鲁达却即将离开小岛…
巴勃罗·聂鲁达 Pablo Neruda,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著名的智利诗人,“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沃尔特·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参考自百度)著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诗歌总集》。
少许灰烬
影片讲述了年轻的诗人洛卡尔与画家达利相遇相知相爱并相离的故事。洛卡尔和布努埃尔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而新来的达利虽然天赋异禀却害羞且不善交际,直到两人主动结识了达利,并带着他出去社交。达利与洛卡尔互生情愫,但被布努埃尔发现后却将两人分隔开来…
加西亚·洛卡尔 Garca Lorca Federico,1898年6月5日-1936年8月19日,西班牙戏剧家,诗人, 大学毕业后主攻戏剧和诗歌创作,同时也参加并组织了反法西斯活动,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在格拉纳达省的比斯纳尔镇遭法西斯分子杀害。著有《诗篇》《歌集》《吉普赛谣曲》《深歌集》《在纽约》和《致伊格纳西奥•桑切斯•梅西亚斯的挽歌》等。
法语篇
心之全蚀
影片讲述了年轻的诗人兰波受到了诗人魏尔伦的回信,便专程来向他请教诗歌,师徒两人日久生情,导致了魏尔伦的婚姻破裂,为了私奔,魏尔伦放弃了和妻子安稳的生活,兰波放弃了回家的机会,两个人踏上了自由的旅程,但却在魏尔伦的妻子的不断阻挠中,和兰波的情绪失控中,魏尔伦却心生了回家的念头…
亚瑟·兰波 Arthur Rimbaud,全名 让·尼古拉·阿蒂尔·兰波,1854年10月20日- 1891年11月10日,是法国天才诗人,以其超越现实的主题和对现代文学艺术的影响而闻名,并预示了超现实主义。兰波在20岁完成了他最后一部重要作品《彩画集》后,完全停止了文学创作。著有《醉舟》《地狱一季》《彩画集》。
保罗·魏尔伦 Paul Verlaine,1844年3月30日-1896年1月8日,是法国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他被认为是国际诗坛和法国诗坛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农神体诗》《美好之歌》《智慧》《过去》《平行》等。
恋恋红尘
影片讲述了杜德凡特男爵夫人离开了丈夫,以作家乔治·桑的身份开始了新生活,她开始以作家的身份批判婚姻并捍卫女性的性权利,当诗人穆塞注意到她的独特魅力之后,两人开始了一段混乱的恋情。
阿尔弗雷德·德·穆塞 Alfred Louis Charles de Musset-Pathay,1810年12月11日-1857年5月2日,法国剧作家、诗人和小说家。除了诗歌,他还以写自传体小说《儿童的忏悔》而闻名。著有长诗《罗拉》,诗剧《酒杯与嘴唇》等。
整理不易,希望大家多多点赞收藏转发呀!
绯羽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硕博选男女导师的区别 (11人喜欢)
- 英国地名与历史和语言的渊源(有待更新) (2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