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push式努力解构
今天做的事:
- 上午:英语阅读 ,看完了《送你一颗子弹》;
- 中午:看完了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
- 下午:元神两个半小时,跑步2公里,《HERO》第五集,英语阅读(小妇人),高口听力(好难!!);法语复习
今日总结:
- 游戏时间过多,有些钻牛角尖了,明天开始设定娱乐时间(30分钟到1小时)。
- 很多事情要安排固定的时间,不然会忘记(定闹钟也是个好办法)。阅读和复盘基本养成习惯了,但多邻国和背单词还要继续。
- 不管做什么,都要动脑子。(看书和电影时要主动思考,看完后要及时总结。新闻也是。)
发现自己很容易进入因他人努力而自我push式的焦虑中——即便自己也很努力,也并没有浪费时间浪费青春,但看到别人也在努力充实自己,自己的内心就总会有强烈的慌张感,不断焦虑着自己的进步速度和成长密度。这种亚健康的心态很容易影响到我自己办事的效率,因为做事的时候会想着别人也在努力,所以自己的努力的意义会减半,甚至会由同频赛道上的领先者变为落后者。这也许跟自己争强好胜的性格有关,但我觉得这是不健康的,是一种自私的心态。奇怪的是,与此类似的情感例如嫉妒,我很少会有,无论中间的过程如何,即便对方轻轻松松便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成绩,我也很少会嫉妒。
这其中也暗含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处事观——相比于结果,更看重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对,不是过程中的风景,而是自己付出了多少,仿佛一定要每天头悬梁锥刺股,不停熬夜,才能表现出自己对结果的重视,才能以自我健康和精神的双重牺牲来安慰自己。每次失恋后也要有意识地让自己沉沦一段时间,甚至把重要的事情糊弄完,来表现自己是真的重视这段感情、它对我真的很重要。这样的结果就是,自己常常本末倒置,一股脑钻下去,不管结果如何,也不管这样的效率和可行度。但久而久之,自己在潜意识里已经明白了这套行事,所以开始有意识地懒惰、偷懒,努力变成了表演式姿态,从某时起便开始走下坡路,开始每件事都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也比周围人都更容易紧张,这种紧张感,和做事时的紧张感是一样的,只关注过程好不好看,一定要好看(就好像真的有人在看一样)。
这是我最近最希望,也是最需要改掉的一个缺点。JUET ENJOY THE JOURNEY OF LIFE.
最近在恢复和朋友间的联系,婧、晶、小纪、以及袁宝。很开心能和大家重新聊起来,原来拥有一些能随时聊天的朋友是如此幸福的事情。因为你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人是在乎你的、爱着你的,这些爱甚至无关乎血缘,靠偶然的缘分开始,靠情谊联系。
尤其是和她们聊天时,我很喜欢她们的表达。我喜欢那种理解力和表达力都很强的人。小纪很轻松就能get到我要表达的点,然后谦逊温柔地讲述自己地观点。也许因为自己在努力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很羡慕。
但事实是,我害怕表达,因为多年来总埋头于自己的事情,注重于“过程”的表态,越来越少地思考、总结,越来越少地放慢脚步回顾来路,给自己成长反刍的空间,最后被自己和时间push了一路,突然就进入了二十出头的年纪,看着自己的天赋被遗落在原地。
我希望不断记录,不断复盘,给二十岁的自己慢慢成长的机会。
嗨,确实,很多东西经不起细想,但很多东西一定要细想、琢磨、推敲,才能理清其中的脉络,明白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对以后的决定也有指导作用。(好一个entj,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