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
查看话题 >偶像是我对生活的热爱
从科比退役之后,我没有看过篮球比赛。飞机失事的时候,看到新闻,自己泪流满面,一边的妻子不理解,其实我也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伤心。
昨晚刷短视频,看到科比的集锦,不觉又是伤心,莫名怀念。
科比对我的意义,始于篮球,却远远大于篮球。年轻那会酷爱篮球,尤其是人在他乡工作,篮球是最好的陪伴。那时候就照着科比的视频练习动作,学习背身单打。
按照视频里的讲解,分解动作,一点一滴去打磨自己的技术,在烈日下,不停的练习自己的动作,脚步的运用,投篮的手肘、手型、指尖,每一个都是细节,都需要很耐心的训练。那个时候才懂得一个职业运动员的付出,以及科比的伟大。
所以对于他在篮球场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格外欣赏,当成是艺术品,每一个动作的背后都是无数的早起与汗水。是对自己技术孜孜不倦的打磨。这其实是一种匠人精神。
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一直将科比作为自己的精神偶像。每每遇到问题处理不好,肯定是自己的技术不够过硬,但是技术的成长需要付出汗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学习、工作均是如此。
在他的影响下,我形成一套特有的价值观,格外强调技术动作的完成。无论是对自己的工作,还是管理其他人的工作。不关心是否热爱、不问是否用心,不问主观动机,只问技术要领的完成度。
例如在学习命理过程中,有时候也很累,不想学习,但是也会强调学习动作的完成度,每天不低于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至少两页的笔记,学完之后的回想反思,每条理论的实证,其他书籍关于此理论的解读,互相印证。
针对工作安排也是如此,不问是否喜欢,只看技术要领,例如电话营销,一天打了多少,通话时间多久,话术的完整度如何,跟对方是否有交流,等等。
有时候,我们很难明确知道自己是否喜欢,是否热爱,那么就从最基本的技术做起,把想法分解为具体可执行的行动,然后充分完成每一个动作,至于结果如何并不重要。
就好比投篮,双手持球,屈膝,抬手,跳起,脚尖朝向篮筐,身体面向篮筐,肩膀、手肘、手腕、指尖成直角,眼睛望向篮筐,推动篮球,中指最后拨一下,让球保持旋转。完成这些动作,球进不进不重要了,都在日常的训练里了。
那个时候,就像有个伙伴陪伴自己,每每遇到困难,他就会在耳边说,别担心,调整自己的状态,完善一下技术,只要技术完成到位,结果肯定会很好的。那时候的自己也是无所畏惧,面对人生,一直保持着
直到飞机失事,自己的偶像没了。
人到中年,忽然发现自己再无偶像,人生的路需要自己走了,很难再有一个榜样引领前行。例如两口子吵架了应该怎么处理,家里老人生病,自己工作又抽不开身,孩子不听话爱顶嘴,孩子不好好吃饭等等,这些琐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很难有成型的技巧。偶像的意义不大。不要提那些事业做得出色的名人,基本上都是牺牲家庭,至于明星,出轨的出轨,离婚的离婚,都是负面的。
篮球运动员到了35岁之后,就面临退役,职业生涯完结的困境。普通人过了35岁之后,职业生涯也到了一个天花板,尤其是到了中年,基本上失业就很难再有平台收容。这非人力可为,这个阶段,无论怎么努力,怎么热爱与用心,怎么调整技术手段,都是不能避免的。
何去何从,无人教导。也再没有合适的偶像。更何况,身后还有家人需要维持,一方面是养家,另一方面是保证家庭的和谐,心力都要有。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状态?
这些问题,仿佛又回到当初自己少年时,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一点一滴地学习,练习自己的技术。只是现在再也没有偶像在前面引领自己。这次,只能自己独自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