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阈值,以及创作
享受快乐更难还是享受痛苦更难?
这么问似乎有点废话,快乐嘛,享受自然是开心的,但从阈值累计来看,假设你的快乐越多,能够达到你快乐的兴奋点越高,是不是这样反而更难快乐?痛苦呢,越是前面有一个大雷,后面的小枪小炮似乎就没那么大唬人的架势了,甚至当你面临一个小困难的时候还会略感庆幸,嘿,这也太简单了吧!苦中作乐往往是带来正念的希望之光,但乐着乐着就哭了,往往是无奈的悲凉。
很多人将快乐终结于阶段性的奖赏。比如在学生时代,我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任务,可能是通过一场考试,可能是完成一篇论文,这里存在一个明确的奖赏机制就是,在完成这个目标或任务之后,我们会获得相应的鼓励或者支持,比如老师的评优,比如阶段考核的通过,这种明确的奖赏带给我们明确的满足感:付出即有回报。
但当你离开学校,脱离了那个固定奖赏机制后,很多人就面临无所适从的心慌,因为曾经简单直接的游戏规则变了,本来是一条单行道,顺着走完就可以过关升级,但现在突然站在多轨并行的分叉路口,前后左右上上下下皆可通行,你说这路怎么走?同样,之前的奖赏很简单:看见了,冲!而现在所有的奖赏都变成了隐藏模式,这就导致很多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获得奖赏,没有方向怎么冲?
怎样破除这个僵局呢?
说回阈值叠加,奖赏机制同样存在叠加效应。第一天,你读一页书就会觉得:啊,今天好满足~ 第二天你可能需要读两页,第三天不行了,你要读5页才有这个快感,甚至有一天你觉得光读别人的书不过瘾,要自己写一本才可以。就好像吸毒成瘾,越来越无法满足自己。但如果我们不是在高度上下功夫,转念向平行伸展呢?向45°方向伸展呢?又或者,你每一次的转变都是平地起高楼,这样的爽感是不是来的更加高频?
那么,打破僵局的法子不就来了,每次都有新的尝试,每次都能获得新的爽感,简单来说,就是创作。不定范围不限题材,一篇文字,一幅小图,一盘菜,一盆花,不管是什么,只要换一个纬度,每次在不同的平面上起步,起点不一样,终点不一样,获得快感的阈值也不一样,这就是创作的魅力,每天每个工作都是新的体验新的成就,甚至只要你去做就是一个属于你的成就。当然可能创作到一定程度之后也会不那么容易获得奖赏,也会变成今天做一点,明天做十点才能满足,但创作的灵活性和发展空间就很大,例如写作,哪怕是你今天换了一支笔,字写的更漂亮了,哪怕是更丑了,都会获得不一样的体验,而且创作无迹可寻,你可以自由规定游戏规则和前进路线,不管是擅长还是不擅长的东西,如果这件事做成了,就会获得这个奖赏。尤其当你尝试一件突破自己的领域,那份全新的体验又会带来全新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