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躁狂、时而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是这么自救的!
“躁郁症”又将其称为“双相障碍”这种障碍与情绪密切相关。
全球大约有六千万人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年轻人发病率更高。
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倍以上。
在所有自杀死亡中,双相障碍可能占到1/4。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出现“双相障碍”?该如何自救呢?应该怎样治疗?
·
哪些人容易出现双相障碍?
目前发现的主要有以下4种原因:
1. 童年虐待:儿童时期经历过严重的情感创伤的人,如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创伤性事件、丧失至亲之人等,长大后更可能发展出双相障碍。
2. 压力性生活事件:亲密关系破裂、金钱问题、创伤性丧失等急性应激事件可能是触发某些症状的导火索,而长期处于慢性压力之下,同样可能导致躁狂或抑郁发作。
3. 自尊问题:当你情绪非常低落、自尊非常低或者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的时候,“躁狂”可能变成了一种应对方式/防御机制,帮助你重新获得自信。
4. 基因遗传:双相障碍的家族史对于双相障碍是最强和最一致的风险因素。有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个体的成年人亲属中,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倍。
·
该如何自救?
双相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患病可能会让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但这里还是有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你改善和缓解自己的症状,提高你的生活质量。
1.识别触发你情绪转变的导火索:
如果你在熬夜之后感觉异常兴奋或者在面临最后期限时容易情绪低落,你可以通过识别这些固定模式来避免或者减少它们对你情绪的影响;
2. 了解你情绪转变时的征兆:
每当你躁狂或抑郁发作之前,肯定会出现一些可观察到的变化,例如睡眠、食欲或行为的改变。
3.制定常规生活计划:
包括日常活动,如健康规律的饮食、按时充足的睡眠和定期的锻炼;放松或正念;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如果需要服药的话,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服药,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副作用,帮助你的身体系统维持稳定;
4.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学会从最亲密的家人或朋友处获得帮助,加入同伴互助团体,同跟你有相似经历的人建立联系是一种帮助你走出困难的有效方法,你可以跟他们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想法等。
双相障碍应该怎样治疗?
双相障碍的治疗相对困难,目前一般认为药物治疗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们能较快的控制症状。
诸如抗抑郁药、抗躁狂药和抗精神病药物等等。还会结合一些心理治疗。
如果你处在躁狂/轻躁狂发作期,治疗师更常使用的方法是谈话治疗,包括个体心理教育、团体心理教育、人际与社会节律疗法和家庭取向治疗。
此外,面对极端的双相障碍患者(如抑郁或躁狂发作时间很长且症状特别严重、其他的治疗方法无效或患者出现自杀行为,需要迅速控制的状况),治疗师还可能使用电抽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