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汤
前几天给老妈买了一部手机。她不会初始化设置,不会下载APP。我才陡然发现,父母好像比我想象中更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尽管这时突然心软了,但我仍觉得,目前的我,心底里还无法与他们和解。或许有一天到了某个年龄,我会觉得此时的自己怎么这么讨厌,但我还是想记录些什么。
我是家里的老二,有姐姐和弟弟。和所有的平凡家庭一样,老大和老小永远是受关注的那个,而老二永远是不那么重要的。或许被忽视并不仅仅因为我是老二,还因为我不痛不痒的性格,我不够优秀突出,不够个性,也不是会叫的孩子。我是最容易被放弃的那个。初升高中没有考上县一中,父亲一度想让我去上卫校或者当兵,后来在初中班主任的引导下上了县二中。高中几年里,有几次和他吵架,似乎有听到他骂为什么当初不去上卫校,上卫校早就毕业工作了。当时并没有在意。高考依然不如意,没有上二本线,那时他的想法也是去当兵或者学一门技术直接工作。近两年才意识到,原来我是他不堪重负,第一个想到要放弃的。从此我的心里有了再也过不去的坎。哦我是轻易可以被放弃的那个。
从小到大我从来觉得自己是家里最懂事的。家务做的最多,因为他们总是说姐姐五年级了,姐姐初三了,要更多的时间学习,而弟弟更是不可能做家务。大学几年,因为父亲突然创业却几年不见起色,花了大把积蓄,家里入不敷出。我还没等到实习时间,就自己拿着他们给的五百块钱跑来人生地不熟的深圳,早早找了实习工作。实习第一个月,父亲便打电话说他周转不过来了,我又气愤又心疼,最终还是打了钱给他。至今我仍然是三个当中给回去最多的,他们觉得最理所应当的,用母亲的话说,姐姐成家了有经济压力,弟弟才刚毕业工资没多少(似乎全然忘记我刚毕业的时候工资也没多少却也要给家里一部分)。甚至觉得我给回去的太少,她哪个朋友的女儿如何如何。我已经不会再像前几年一样去为自己申辩,我一样会因为心软而选择多给出一些,但心从此疏远。或许我该理解,他们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在那个闭塞的小县城,和所有传统父母有着一样封建的想法,女儿长大了就该给家里赚钱,也确实有女生,三千工资会给家里两千,而我做不到。
之前在小组发了一个帖问大家每个月给家里多少钱,百分之八十的人回不给,甚至家里给补贴。我有一刻突然羡慕他们,羡慕的不是经济,羡慕的是别人的爸妈关心的是他们的孩子过的好不好,而我的爸妈只关心我长大成人了,能够回报他们多少。有句话说,你如何对待你的孩子,最后都会回报在你身上。我的父母从来不善对孩子表达爱,不善表达关心,我也没学会对他们表达爱。我埋怨他们为什么我一个人在深圳的时候从来没有关心过我,他们埋怨我你也从来没主动给家里打过电话。
前几天看季春奶奶,看完哭到不行。想到大概除了奶奶以外,我似乎没有感受过来自其他亲情的爱。又或许有,是我没有感知到。看完请回答1988的时候我写道,"亲情大概是在已过去的四分之一的生命中最能激起内心最柔软那部分的情感,尽管表达的并不多,尽管总有纠结失望,但那始终是最亲最亲的一部分"。可当下,不再是如此的心境了,或许失望的太多了。最失望的不是那些关于钱的鸡零狗碎,是他们俩无法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既不好好在一起也不好好分开生活,三天两头吵架打架,家已然没有了家的温度,甚至远不如我的小出租屋让我心安。多少次期望时间可以让家恢复成正常人家的样子,现在看来,或许再也回不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