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为什么这么好?》第九讲
第九讲:低幼绘本的艺术高度 在绘本的研究中,低幼绘本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忽视的。所谓低幼绘本,是指给三岁以下的婴儿创作的绘本。儿童文学是从高向低攀登的艺术,低幼绘本面向的读者年龄更低,所以艺术难度更大。婴幼儿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需要绘本作家去发现,这样的发现也是非常有难度的。儿童文学,包括绘本在内,其读者在年龄上都是“有下限,没上限”的。 1、 低幼绘本需要更多关注 所谓“有下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有的绘本可能给小学生看还不错,但给幼儿园的孩子看就不合适;给幼儿园的孩子看觉得还不错,但给两岁的孩子看效果就会很差,甚至有可能完全看不懂。 阅读就是这样,随着能力的提高、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阅读者会不断从同样的内容中发现新的东西。 2、 低幼绘本的趣味性 小孩子是以有趣为本的,觉得什么事情有趣好玩就愿意去做。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有两个原则,即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我们希望快乐,但仅有快乐是不行的,如果什么事都凭着自己是否快乐来做,那在这个世界上是无法生存的。我们必须要顾及一些事,这些事有时并不符合自己的需求,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但是因为现实的原因和生存的原因,我们需要做这些事。我们必须调节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之间的那个平衡点,如果调节得好,生活会比较快乐,内心的压抑感和焦虑感就会少一点;如果调节不好就会比较麻烦。 但对于孩子来说,越是年幼,越是以快乐为原则,并遵循快乐原则而生存。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渐渐地也必须融入所在的特定的小社会,也要向现实原则妥协。 例《蚂蚁和西瓜》其中有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孩子们会看的很开心。孩子比成人对图画更加敏感,对图画的观察也往往更细腻、更敏锐。在这样一本看似简单的绘本里,幼儿享受到了吃的乐趣,感受到了遇到挑战继而解决问题的喜悦,了解了蚂蚁储存食物的习性(知识),还玩得很开心……幼儿的心理愿望,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这样的绘本,孩子绝不只是满足于感官的享受,还获得了精神的愉悦。低幼绘本表现的是幼儿眼中的世界,表现得好,很可能幼儿觉得有趣,大人也会觉得有趣,比如《小一步,你好!》。低幼绘本要有趣,里面也要有让孩子惊奇的反转,也就是说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要突然出现意料之外的变化。《乒乒乓乓钓大鱼》就是这样一本绘本。


绘本是文字和图画这两种媒介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因此文字也要好。低幼绘本的文字,其实要来得更讲究,也更有趣。首先低幼绘本善用儿歌。对孩子来说,儿歌这种韵语是他们最喜欢、最容易感知也最容易学会的语言。其次有些低幼绘本善用、常用拟声词和拟态词。在绘本里,拟声词、拟态词有着特殊的表现力。例《蹦》。


3、 低幼绘本的游戏性 游戏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低幼绘本往往特被重视游戏性。 《点点点》这本绘本充满了游戏性和趣味。 此外认知还能让幼儿读者产生预测,还会让幼儿期待。这个过程对幼儿的思维就是一种训练,而且它是对心理预期的利用,就像施了魔法一样。所以这样的能够让幼儿产生预测的绘本,能给幼儿带来非常大的阅读乐趣,最重要的是能不断给幼儿带来惊喜。《跑跑镇》这本绘本也有很强的游戏性。
4、 低幼绘本的互动性 越是低幼的孩子,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越是有限,有充分互动性的书更能让他们觉得有趣好玩,更易于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好饿的小蛇》例《吃掉了什么?》 5、 低幼绘本的认知性 认知性是低幼绘本的一大特质。每一次对新事物的认知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大事,都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愉悦。例《动物动物捉迷藏》是一本挖洞认知绘本,具有了解动物特点的认知功能,综合了颜色、叫声、特征等多方面的信息对读者进行提示,使认知变成了有趣的猜谜,让孩子获得莫大的成就感。

6、 低幼绘本的创意性 很多低幼绘本有特殊的创意。《变色龙捉迷藏》是一本带有“机关”的绘本,可以拉动还可以转动《好神奇的小石头》《跑跑镇》。其次低幼绘本的创意往往可以一波三折,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有起伏才能激起孩子的兴趣。当然并不是所有故事的创意都需要波澜起伏,需要反转。比如《晚安,月亮》,我们说它是“晚安书”“睡前书”。这样的书反而需要风平浪静,只有风平浪静了,读着读着,小孩子才会睡着。其中文字是押韵的,容易让人安静下来,进入梦乡。另外呈现在画面上的东西都很安静,而且渐渐地,所有人、动物和物品都睡着了。据说画家克雷门.赫德是一个性格特别沉静的人,也许正因为如此,才画出了这样的画。 低幼绘本的制胜法宝还在于对幼儿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的洞察力。例如《谁哭了?》心理学认为,幼儿是通过他人的行为,像照镜子一样认识自己。 7、 低幼绘本的文化内涵 《鳄鱼阿鳄爱洗澡》涉及了澡堂文化,动画片《千与千寻》也充分表现出了日本的澡堂文化。 低幼绘本作为婴儿最早接触到的书籍,不仅对其心智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日后的阅读习惯也有深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