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的小夫妻
我家楼下有间卖菜的小店,是用一楼的一个单元房改装而成。
店面虽小,品种却多,各式时蔬、反季蔬菜,肉禽鱼蛋,应有尽有。
开店的一对小夫妻一样胖大身材,深色皮肤,圆脸大眼厚嘴唇,不像夫妻倒像是一对儿兄妹,夫妻俩互相称呼对方小张小李,又像是关系密切的同事了。
后来才知道他们俩结婚前真的是同事,一起在北京的服装厂打工,妻子小李钉扣子,丈夫小张装拉链,都不是什么技术活,两个人同事三年,边干活边聊天,一来二去聊成了一对,回到家乡结了婚,拿积蓄在老家盖了楼房,生个儿子扔给公婆 ,双双到城里来打工,嫌工资低,赁了我们楼下的房开了这么间蔬菜店。
俩个人学语言倒快,对着顾客换着不同语言,有时说带着点北京腔的普通话,有时说武汉话,两个人对话时爱说他们家乡话,听着像河南话,我们却一句也听不懂,他们说家乡话时,多半是有争执或吵架,我们只能从他们声音大小、语调变化和脸上神情来揣测他们的情绪。
小李负责称重、收款和总管全店,一边称重一边报价,结完帐总会往顾客袋子里塞几棵葱或两瓣蒜,赚得许多回头客,周围的居民都爱去他家买菜,生意十分红火。
小李看到别家小孩子总会逗一逗,说,我们家小宝也这样大呢!言语间十分挂念。
有人就劝:“等孩子大点接过来呀,旁边就有幼儿园。”
“上幼儿园家里也得有老人,我们家公婆说城里花钱地方太多了,喝口水要钱,上厕所都要钱,说要给我们省钱,不肯来呢,” 小李苦笑:“再说我们在店面睡地铺呢,老人孩子来了总得有张床吧。”
“你们生意这么好,攒几年钱买个大房子就不愁了。”先前说话的人开解道。
“那就要托各位的福啦!多多来光顾我们的店。”小李一边往装菜的袋子里塞了几颗蒜,一边笑着说。
“那是当然的,你们这菜又新鲜,样数又多,不光我来,还要把我邻居们都带过来。”
“多谢您!还跟他们讲,我们还有很多优惠呢!要是您没空,打电话来,我们还送货上门。”
“那真的好划算!”
小张主要负责水产区,套一条长长的黑色皮围裙,穿一双胶鞋,站在水淋淋的水池边,袖子卷到上臂,赤着手从水池里捞出鱼来,去鳞,挖鳃,开膛破肚,十分利落,大声问顾客:“您要怎么做?烧就给您切块,水煮就给您片成片。”十分周到, 处理得干干净净。
有来买菜的老人家说:“小伙子蛮吃得苦咧!”
小张就笑着说:“劳动人民嘛,口停手停!嘴巴要吃饭手上就得干活。”
小张手脚麻利人也精明,却从不少称,不在暗里占人便宜,都赚在明处。买虾,要半斤给你称一斤,还说:“啊,多了一点,要吗?”顾客怕麻烦一般都会说,算了,一斤就一斤吧。所以,我每次买虾都往少了说,买两斤说只买一斤,然后小张会自觉给你称两斤,不然,你说两斤,多半带回三斤虾。买菜也需要斗智斗勇,是我始料未及的。
下午,店里人会少一点,有时候从他们门前经过,夫妻两个挤在一张椅子上拿着手机玩游戏,打打闹闹,笑得像一对无忧无虑的小情侣,是啊,才二十多岁呢,可不还是小孩子。
年轻勤劳的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能抓住幸福。
我也相信他们一定会赚到钱,在城里安下家,一家人团聚,幸福美满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