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不治,后期会怎样?
特发性震颤名家族性震颤,是一种遗传几率高达60%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发性震颤在注意力集中,情绪紧张激动,饥饿疲劳时发作,比如说:手拿筷子,端杯子,手作精细动作等。
特发性震颤常见的症状除了手抖之外还有头抖的情况,此外少数患者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全身抖动的情况。
特发性震颤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不断上升的,比如说年轻人的发病率可能不足1%,但是超过35岁以后,其发病率可以提高到4%,到50岁以后可达到5.5%,据调查综合数据来说,其发病年龄平均为37-47岁。

特发性震颤作为一种良性震颤,其病情对于人体的伤害是比较小的,其病症发展也比较慢,喝酒后会有有效的缓解,第二天加重。当然也不是说这样就不用治了,如果病情严重变为帕金森还是会急速恶化的。
作为一个慢性的,长期、时间跨度非常大的疾病,特发性震颤的病情发展速度是比较慢的,通常在发病10-20年才会影响精细的活动,再过6-10年才真正影响生活。87%的患者都是在60-70岁之间才真正影响正常生活,80岁左右才能发展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也就是说特发性震颤,一般而言需要30-40年才真正会让人生活不能自理,其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非常慢了。当然也不排除病情发展比较快的。

特发性震颤长期不重视会导致什么?
1.得不到重视,长期积累神经将会进一步发生病变,从而使震颤失去控制,生活难以自理。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病情及神经病变的加重,更容易向失忆及痴呆的方向发展
.2.这个病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是检查不出来任何病因,目前百分之80的医生都不懂这个病治不好这病,该病后期可以检查出来,也就是帕金森疾病。
3.该病会随时时间的原因,转变为其他并发症,比如头抖,全身抖,失眠,没精神乏力,无力,发麻。4.特发性震颤常冠以“良性”,长期或终生处于稳定状态,但部分严重的震颤病人会导致活动困难,减少社会交往活动,最终丧失劳动力,生活自理困难。
这种情况一般在起病十余年后发生,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特发性震颤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症状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剧,显然与人体衰老密切相关。

根据中医理论,中老年人五脏皆亏,尤以肝肾亏损为甚,从其表现来看,也是肝肾阴精亏损所致的虚风内动。
治疗应该滋肾水养肝木,使阴精亏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纠正,震颤也自然会从根本上缓解。医生指出,中药滋肝养肾就是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病变神经细胞,避免其继续破坏,促进其功能的恢复,进而达到改善和消除震颤的目的。这正是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机理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