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18
心智化还包含了心理模拟功能(mental simulation),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是否能通过内在模拟的方式,预判自己即将做出的言行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心理功能,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好友介意某个话题,于是会在表达相关的东西时适当避开;一个人知晓自己的伴侣在听到某句话会崩溃,于是改变表达方式;一个人知晓自己喝醉酒后会做不理智的事情,于是适量饮用。心理模拟能让我们的行为在发出之前就被约束在一个和情境,和他人有关的安全框架下。 想象一下当父母失去这种能力时,就会反复说伤害孩子的话,或者做伤害孩子的事情。如果老师失去这种能力,就可以用羞辱孩子的方式来惩罚对方。甚至很多翻车的名人和博主,都是因为不知晓自己表达的东西有可能招来的后果是什么所导致。 与不能心理模拟相对应的其他概念是过度模拟,或者错误模拟。简单来说就是在心中预演一个完全超出了现实可能的版本,然后让自己无法行动,或者反向行动。 比如一个人相信“只要我表达了自己的真实需要,别人就会不喜欢我”。“如果我拒绝了别人,别人就会和我决裂”。“对方回应我的方式过于简单,一定是因为对方不喜欢我”。“对方对我冷淡,很有可能是ta有别人了”。这种模拟属于错误心智化的一种,哪怕它幸运的命中了现实(因为这种命中更加相信自己的心理模拟,也属于裁切经验的一种),但也反应的是它过早的拟合。因为大部分时候,它并不能命中现实。由这些模拟指导的行动也会让自己因为高估风险而失去获益,无论是关系层面还是现实利益层面。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