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小村寻杜鹃
困顿一段时间,经历了半月的隔离,终于在春天的末尾出门赏花。
随意选择的地点,只是因为朋友去这里。其实这几周最热的是大滩梨花。害怕人多便敬而远之。报名时的路线是番字牌-黄梁根-西仓峪,是一条10km出头,500m左右爬升的休闲路线,亮点在看成片的紫红色杜鹃花。
【被防火队员陪伴的一天】
车行2-3小时,抵达京郊密云区冯家峪镇的番字牌村,还未进村子大门牌坊,见一辆写着“消防”的白色大面包车停在前方,车顶上还有警灯闪烁。爬山的噩梦——防火队出现了。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通过种种办法化解,能有50%的希望进山成功。我以往的经历,碰到防火队或长城管理员大约七八次,还没有一次因此而放弃行程的。但这次,大巴开到哪,防火车跟到哪,人走到哪,防火员跟到哪,最后一直跟到回京的路上,把我们送出地界,才消失不见。
关于防火这件事,也想了很多。首先,大家都是认同防火的意义的,我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大局的人,但一刀切的管理方法实在不合乎以人为本的理念。明明知道自己没有携带任何火种和易燃物,不会引山火,却由于规定而不能进山,实在郁闷。想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大好的春光里,竟不能涉足感受。看着以为天地广阔,其实每个人真正能做主的也就是很有限的空间。人类组成社会,是收获了很多,但却不能在春天走进一座山,这到底是好是坏······长期以来的一些胡思乱想又在脑中翻起。
不进山,确实不会引山火,不出事,乌纱帽不会丢,不上路,不会有交通事故,但大家能不上路吗。
【赶个晚春】
原定路线取消。一行人想着村里转转吧。都没有背包,下车散步。天气特别好,天很蓝,没有雾霾,阳光澄澈,温度不冷不热,还有一丝凉爽的小风。

小村里没什么人,很安宁。四周的山、梯田、河谷满满的春天景色。树梢上新发了芽,远看是一片朦胧的绿色,还有一片片粉白色的梨花、杏花、桃花,偶尔有小块的黄色连翘和紫红色的杜鹃。






顺着小路走到了村子后山上,想看看能否找到图片中那样成片的杜鹃,最后在路的尽头找到几小丛。大家如获至宝,纷纷扑上去拍照。

村民和防火队员倒是算友好,驴友和他们也嘻嘻哈哈地聊天。在“护送”大家从后山上下来的路上,小孩子和驴友们一直跟村民问东问西,这是什么花?这个植物叫什么?这个能吃吗?这个是药吗?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看到任何不认识的花花草草都凑上去拿手机拍照。看着觉得怪可爱的,同时又感到大家可怜巴巴的,好不容易大老远来,就是为了能与长期远离的大自然接触,能看看春天。村民在路边挖出一种草,说这种草有一种苦味,好几个驴友围过去抢着闻。即使旅程缩水,大家也尽力在有限的素材里找春天,感受春天。

虽然旅程已如此,但能在小村子里走走,也感受到了北京乡下的春天,我觉得也挺舒服的。总体来说,并没有被计划改变而太过影响心情。
离开小村,大巴一路走一路停,到达一些路边“景点”时,大家下车拍拍照,走一走。大巴会往前开大约1公里,大家顺着公路往前走,过个桥,看看河,也算是徒步了。一路上在白马关、独秀峰、密云水库观景台停下,每个地点逗留了半小时。

最近被疫情形势烦扰,明显感到大家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变多。希望大家都能尽可能地自我排解,有条件的多散散步,晒晒太阳。过好这个春天。
想起来去年春天,清明节去了南太行,见识了太行山里的春天。如今相比,状态上困顿了不少,觉得还是要走出来。
fin.
ps:近期准备整理过去2年的行程照片,陆续补发游记,感觉很有挑战,不知道能否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