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几句吧

- 周末在家看《王牌对王牌》的时候,看到以前的一期,其中有一个游戏环节是一个心理学家猜测沈腾和操控王源。按主持人沈涛的话,可不能跟他做朋友,免得银行卡密码被套走。
- 我个人倒是对心理学也挺感兴趣的,不过我之前主要看的都是行为经济学方面的,比如《魔鬼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定位》《Facebook效应》《影响力》等等,这些都是行为经济学的范畴,看起来真的挺有意思的。
- 在股市当中,心理学也是一个被研究的重要课题。
-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在201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他在研究股市非理性行为和群体情绪的影响时,揭示了华尔街赚钱的最大秘密,就是市场“需要非理性、信息极其闭塞、愿意持有价格过高资产的投资者”。这个定义放在A股市场,具有这些特点的无疑就是指散户投资群体。而这个群体情绪变化给市场带来的反映,被精妙地概括为“行情在绝望中产生,犹豫中发展,疯狂时消亡。”
- 这是最生动的对股市群体情绪的描述。
- 凯恩斯也说过:“股票价格取决于群众心理”。而这种心理就是市场情绪,
- 人的情绪受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致性的情绪所带来的影响,不亚于一泻千里的洪水。这就是为什么没有涨跌停板限制的市场中,经常出现一天之内翻番的个股行情,既使有涨跌停板限制的A股市场,涨停个股也成为常态,极端的也有周内翻番的个股。这种极端的行情,就是情绪的渲泄。
- 这种情绪就是市场能量的一次释放。体现在盘面上,是主动性买入资金的碾压以及成交金额的不断放大。
- 格雷厄姆:“与股市相伴就如同是有了一位患有狂躁抑郁症的合伙人,如果你不能驾驭它,多半就会染上这种极端的情绪波动。”
- 市场总是会矫枉过正,因为它的底层逻辑就是人的情绪。情绪,特别是群体情绪的刹车,常常因为过载的加速度而冲过平衡点,跑到市场的另一个极点。而这一过程中情绪极点的背后,就是恐惧与贪婪。
- 能够在面对群体极端情绪的时候,仍然能够保留自我的,一定是人性的高手。自然,在市场中,这样的人性高手,绝对就是股市顶尖高手的胚子。
- 只有在情绪波动中不断接受市场的教育,最终才能领悟在情绪下的生存方式。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迷失在情绪之中,终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 用一只眼睛看市场,还要用另一只眼睛盯住自己。
- 对于成熟投资者而言,市场情绪只能作为有价值的市场信号,但并不代表你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去完成交易。无论市场情绪如何,特别是极端情绪漫延的时候,要留一段滞后反应期,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
-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8日,今年以来已有86家企业公告,存在终止上市风险或已被交易所做出终止上市决定。
- 此外,还有更多上市公司可能触及强制退市风险,即将被资本市场淘汰出局。
-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有228家公司触及退市预警线,其中21家企业触及两条以上退市标准。
- A股常态化退市机制正在形成,所以在垃圾股里面挖矿的日子可能也要一去不复返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