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童年
前言:今年25岁,出生在河北某农村家庭。文笔较差,写出来只为了多年以后这些事情能不被自己忘记,目前也只记得一些模糊的回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如果有人看请不要介意。
不知道该从哪说起,就先从那个我出生的院子说起吧。那个院子是我出生并且长大的地方,我相信每个人从出生到成年都会发生很多很多有趣、悲伤、欢乐和值得回忆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1997年4月,我出生在河北某农村一个还算和睦的家庭里,当然那时候我肯定还不知道自己出生了。
两三岁开始记事,我家院子北厢房的东西两边是分开的,家里有我爹娘和大我六岁的哥哥,我们一家四口住在西边,北边是客厅、卧室,西边朝东的厨房、杂货屋和我家的车棚里放的8马力的手扶拖拉机,我奶奶一个人住东边,北厢房也是一个卧室一个客厅,厨房和杂货屋在东边朝西,院里还有两个鸡窝,一边是我奶奶养的鸡一边是我娘养的鸡,家里的鸡蛋全靠它们。据说我爸还没成年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奶奶一直一个人生活,把我爹和他兄妹一共四个人拉扯大,她一个人住,就把外边客厅当成了卧室,里边卧室成了储物间,但很黑,里边的灯也不亮,那时候我很害怕去里边。后来这些都逐渐跟我熟了,我开始在院子里来回跑,跟大我六岁的哥哥玩、闹。

夏天的夜晚很热,吃完晚饭,哥哥带着我在院子里梧桐树下转圈圈,两条胳膊张开,原地一直不停地转,看谁转的时间久,我总是转着转着就晕了,他教我转完以后蹲在地上就不会晕,我试了果然有效果。以至于在后来八岁的时候我哥又跟我做同样的游戏,我又说“你教我的,蹲下就不会晕了”。他说那是你两三岁时候我跟你说的,你居然还记着……
我五岁了,客厅里放着两台缝纫机,我娘总是用缝纫机帮别人做衣服,她手艺很好,曾经在县里服装厂上过班,总是有人带着布料来我家让我妈妈帮忙做,我也从来没有见过她抱怨什么,每次她做完后别人来取都会给钱,她都会很客气地说“不用了,都是一个村的……”,她确实很少收钱,我小时候也经常穿她给我做的衣服,每次我都嫌不如买的好看,买的有图案,新买回来的裤子如果不合适也是她动手给改,包括出去玩把裤子挂个洞、把裤裆扯破,每次也不说我,都是她默默给我补好。记得那时候我站在我娘面前,我的身高刚到她的膝盖处,我仰着头,抱着她的腿,跟她撒着娇,心里在想“我什么时候才能长这么高啊”。

我爹在我出生以来就在北京打工,每逢过年才回来一次。我娘那时候一个人承揽了家里好几亩地的农活,每次她去地里干活,我都是跟着奶奶玩,奶奶由于年轻的时候受过苦,肚子上是一个坑,腰直不起来,几乎呈90度向前弯,我五岁之前每次出门基本都是在我奶奶直不起来的背上啃着我的大拇指度过的。她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每天下午去她的好朋友家里打那种至今我都看不懂的牌,基本一天能赢或输个几毛一块的,每次赢了钱都会给我买那种两毛钱一个的冰棍。回去的路上奶奶看到空瓶子都会捡上,如果碰见收废品的就会给了他,收废品的也会说给你两毛钱,但我奶奶觉得这就是顺手的事总是不肯要。
六岁,我上幼儿园了,哥哥带着我每天上学放学,早出晚归。冬天,家里在客厅生着煤炉子,带着卧室的一组暖气,早上天亮的很晚,印象中每次天还没一点亮光我娘就起来做饭,好多次都是煤炉子晚上没封好,早上火灭了,我娘在外边客厅拿着鼓风机对着炉子出灰口吹,吹的客厅满屋子浓烟,手上也满是摸过煤的黑,为了排烟只能把门打开,冬天的风吹进来,明明是屋里她却得穿着棉袄。我娘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了一顿又一顿的小米粥、炒白菜,保证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上课不迟到。
那时候家里只有一台黑白电视,只能收到几个台,中央一频道有个大风车栏目,每天下午都会放一些动画片,可是我四点半放学,到家刚好就结束了,所以每次为了能多看一眼动画片而放了学拼命地往家跑,而每次看到的大多都是动画片结尾的序幕。
后来我发现奶奶有个习惯,她的屋里挂在一张佛像画,下边桌子上摆着香炉,每逢农历初一或十五的时候会在桌子上摆一些贡品,会烧香拜佛。于是从那以后我奶奶就有了个小助手,帮她拿香火、摆贡品……后来我奶奶也给我做了我自己专属的蒲团,就是用玉米外面那层白色的皮一点一点拧在一起,拧成饼状,每次拜我都会很主动地把我和我奶奶的蒲团拿出来,拜完以后拍拍土再把它们靠在桌子下边的桌腿上。其实那个时候并不懂信佛是什么,只是觉得好玩,并且每次奶奶都会买一些小饼干、苹果香蕉什么的来做贡品,撤下来的贡品可就归我啦,至今也忘不了奶奶弯着腰、仰着头对我笑着说:“给你个好吃的”,要知道对那时候只有馒头的我们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那时候开始我就有一个想法:“以后挣了钱绝对要先给我奶奶买好吃的”,后来第一次工作挣了钱回家先给她买了她爱吃又舍不得买的“飘香火腿”和其他一些爱吃的。
先写到这吧,要去忙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打开再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