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有没有挽回的可能
有可能,但是也有阻碍。 而挽回中最大的阻碍,莫过于沉浸在“灾难化思维(Catastrophic thinking)”里。 什么是灾难化思维? 1、严重高估坏结果发生的概率。 你去道歉求和,但其实自己都不相信他还爱你,面对你的痛苦祈求,他一如既往地冷漠,一句“早干什么去了”,就能让你彻底绝望,认定他已经完全放下,两个人再也不可能了。 2、总是想象坏结果发生的画面,陷在自己营造的各种分手被甩被伤害的场景中不能自拔。 你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希望他来努力挽回你,潜意识里你并不想让步,让步对你来说就意味着要放下尊严被践踏,而被你爱着的他,就掌握着伤害你的权力。 所以你去挽回的时候,看似在低头,实际上是抱着“我都已经主动了,难道你忍心看我难过吗?”的想法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但没想到他并不接受这个台阶,于是你就认为,再继续挽回下去,他一定会对我造成更深的伤害! 3、时时刻刻警惕,过于敏感,微小的变化和征兆就能成为他不爱你的证据。 你好不容易坚定了挽回的信念,努力压住了自己的崩溃难过,开始贴着他的需求走。一段时间后,你们的关系有所缓和,已经过了冲突期,到了平和交流的阶段。 但是他一对你和颜悦色,你就没法忍住自己的委屈,开始对他抛出一些测试。比如质问他为什么能干脆放手,再比如明里暗里打探他还爱不爱你,只要他表现出了一点排斥,你就能推翻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他已经不爱我了,那我还死抓着不放干什么?” 很多人在这种灾难化思维下,放任自己被负面情绪支配,“不战而屈己之兵”,自己先打败了自己,最后只能“无奈”地接受分手的结果。 灾难化思维的背后,是灾难式的批评。 大部分人的灾难化思维,其实来源于早年经历。就比如有一类父母会用“严于待人,宽于待己”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他们在自己犯错的时候可以轻描淡写带过,但是面对孩子的小错误,例如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买错了东西等,他们就会大加指责:“你这个人就是笨”“你是不是故意的?”。甚至上升到人格攻击:“你是猪吗?”“我看你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可以想象到,被这样对待,孩子渐渐开始否定自己,对每一件小事都战战兢兢,在长大后进入亲密关系里又怎么可能相信自己是被爱的,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呢?最终,灾难化思维就成了麻痹自己的工具。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自我折磨的过程,先别急着绝望,过去已经不可改变,但是身为一个可以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成年人,我们其实有能力解决负面情绪、跳出灾难化思维,用更积极的心态来把握住不想放开的人。 跳出灾难化思维part1 运用“RAIN”四步骤,旁观负面情绪,摆脱负面情绪 第一步:识别(recognition,R) 分手后,并不只有悲伤这一种情绪,大多数时候,还夹杂着一些别的,比如愤怒,比如愧疚。要摆脱负面情绪,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准确地辨别出你的感受。 这件事听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挺难的。 因为我们在社会上生活,早就养成了给情绪穿上一件外衣的习惯,好像暴露情绪就暴露了真实的自己,就会受到伤害。久而久之,习惯了只说评价不说情绪,就连自己都以为“评价”就是“情绪”。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每天和我说工作压力很大,问他有什么感觉,他会说“办公室太吵”“同事总推卸责任”“任务太多”,但这些,都只是评价。 直到我给他进行了一次放松催眠,又举了几个情绪的例子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正在“恐慌”和“焦虑”。 直到说出这两个词,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也不再去评价工作怎么样,就像打开了发泄的开关。 他告诉我,家里已经逼了他好几次让他去相亲,但是他很排斥,因为目前他根本没能力结婚,对未来的焦虑和恐慌让他在工作中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大,陷入了越情绪化越不顺利的循环中。 那天之后,他才准确意识到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决定了先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终于摆脱了被压力逼迫的状态。 或许你也在抱怨“他总是对我不好”“他总是不及时回我消息”,但这一切都没有触及到本质。多去拥抱内心的感受,体会自己被爱的需要、被关注的需要、被重视的需要,你才能真正学会怎么取悦自己。 第二步:接受(acceptance,A) 面对情绪,有些人会想着自我排解,然后一直告诉自己“别去想别去想,没什么大不了的”,实际上,越这样,越会控制不住地想起那些痛苦回忆。 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参与者尝试不要想一只白色的熊,但是所有人的思维都出现了强烈反弹,大家的脑海里很快浮现出了一只白熊的形象。这就是著名的“白熊效应”。 想化解情绪,就得先学会接受它,这时候不妨学习一下阿Q精神,想就想吧,痛就痛吧,难道以后还能更糟吗?你就是分手了,就是难过了,就是在气他,失恋了就是该大哭一场呀,痛痛快快发泄出来,没什么大不了的,爱恨情仇所有人都会经历。这样一想,是不是就舒服多了? 第三步:探究(investigation,I) 发泄之后就可以用理智开始复盘,这段感情为什么让我有这些情绪?这些情绪由哪些部分组成?我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个过程不仅是在为后续的挽回做分析,同时也是让你思考,你们之间的根本矛盾能不能解决,以及他值不值得你挽回? 分析中你可以尝试使用利用普拉切克的情绪轮盘: 先来看看你们之间的重点情况: 我因为看到了他给别的女生买礼物很生气,拉黑了他,他加我说了两句话我又拉黑了,这样来回4次,他彻底不加我了 后来我去他家楼下等了他4小时,我们又和好了 第一次你们的分手又和好,你的情绪很明显有一个变化,那就是从攻击到顺从。 攻击拉黑他的原因有两个(对应情绪轮中的侵略性):一是你对他有预期,你期待他能一心一意对你,你希望在他那你是特别的一个;二是你对他给别的女生买礼物这件事很生气。 到这一步,他明白了你的底线在哪,他也尊重你的底线,出于愧疚加了你四次,之后,如果你能直接通过微信加回或者冷他一段时间再表示原谅,那么你还是“占理”的那个,但是你后面做得太过,直接跑到他家楼下等他,这其实是一个违背你自己情绪的举动,毕竟你还没有消气。 这无疑告诉了他两个信息(情绪轮中顺从的组成部分):你害怕失去他,并且你可以为了留住他放弃自己的底线。 这一次就是你们主动权更迭的开始,他的心态不知不觉中已经从害怕失去你变成了笃定你不会走,从你们是平等的变成了你在高攀他,这让他有了对你态度反复的底气。 他出国留学大概半个月,他跟我说坚持好累,分手又舍不得,半个月的小心翼翼之后还是分手了 纠缠他之后加回了好友,玩了一次手机游戏后他主动说了和好 过了两天正式分手,他说了很绝情很伤我自尊的话,但是答应了回来请我吃个散伙饭 可以看出来,你们之间面对着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异国恋带来的不安、没法及时陪伴、两个人没有共同话题、环境熏陶下价值观慢慢不同... 他的反复不是在说不爱你,恰恰相反,他爱你。 但是爱情有时候就是一场博弈,爱你和现实之间总是会有冲突,他没有精力兼顾两方,也不想通过努力去兼顾。 他大概率是想一边试试不和你在一起会怎么样,一边用这种方式来看看你还能不能让步去迁就他。 从你第一次退让底线开始,他就已经笃定,你才是那个更离不开,更能够去迁就的人,这种情况下,他还需要费心思去解决问题吗?当然是选择把问题抛给你。 这期间,你的情绪一直保持在对他离去的忧虑和对他态度的接受上,但是你的顺从并没有换来他的珍惜,反倒让他更坚定地要分开,甚至说了伤你自尊的话。 在感情中,不是一直退就可以,特别是在底线问题上,他并不会珍惜所谓很包容他的人,反而会尊重拎得清敢爱也敢走的人。 第四步:非认同 摆脱情绪的最后一步就是对情绪表达出自己的不认同,而且这个不认同是基于把自己摆在第一位的态度。 比如一味接受他对你的伤害让你觉得很伤自尊,让你感觉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践踏。你就可以这么告诉自己:“我可以因为爱一时忍让,但是我不会一直忍让,因为比起你,我自己更重要。” 再比如一直害怕担忧也让你惶惶不可终日,没办法好好学习、工作、生活。你可以这么对自己说:“分手之后害怕失去伴侣是正常的,但是我的人生还有很长,我不可能为了一个人放弃好好活一辈子。” 只有接受了分手的事实,断绝掉出于感情对他的期待,你才可以真正跳出灾难化思维,用一个不依赖、不恐惧的高姿态吸引他回头。 跳出灾难化思维part2 客观看待他的情绪变化,分阶段对症下药 我看过很多关于男女分手思维分析的文章都在说,女人分手只是为了试探,是要男人证明他爱她,而男人分手是表态,是明明白白通知结果。所以是不是男挽女就能成功,女挽男就不可能了? 当然不是,事实上上述说法只符合一部分人的情况。 只要真正爱过,出于对沉没成本的不舍和对美好回忆的惋惜,在分手后多少都会有“是不是重来一次会比现在更好”的侥幸。要知道,男人里也有深情放不下的人。 只要他对你还有回应,就证明他还没有完全放下你,能准确把握住了他情绪变化背后的逻辑,对症下药,就能充分发挥那一点“侥幸”的力量。 排斥期:分手的本质就是矛盾和情绪积累到一个顶点再爆发出来,所以与其说分手是一个决定,倒不如说分手也是一个发泄方式。 分手初期,当他特别坚定地拒绝你的时候,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脱离压抑状态,如果你这时候还特别坚定地死缠烂打,只会给他一种“你只会给我带来负面情绪,还会阻止我追求快乐”的认知,他会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没错。 再一个,前面我们也说了,在挽回里一直顺从,只会让他合理化对你的伤害和自己“高你一等”的心态,越纠缠越没可能让他正视你的存在。 所以在排斥期,和他保持距离即可,给他自由呼吸的空间,尊重他的选择,这个时间一般保持在7天左右。 平和期:前一个阶段保持距离,并不是说在这个时间里你就什么都不做了,断联的意义永远不是简单断开联系等他想通。 断联的意义就在于,在他笃定你没法离开他的时候后退,让他推翻自己的设想,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他对你的连带情绪,同时让他对你产生好奇。 到了平和期,你再联系他,他大概率就能对你不那么排斥,但是记住,仅仅只是“不那么排斥”而不是完全不排斥。 这一阶段就像是捕猎前的试探准备,通过控制交流频率和交流方式,让他重新习惯你的存在,对你不再戒备重重。 你可以用一些很合理并且很小的事件去切入,重新和他建立联系。 比如说“我记得你英语不错,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下英语课程”,如果他执意拒绝,你可以接着铺垫舒适感,用轻松的语气调动聊天氛围,比如“不是说放下了吗?我又没别的意思,这么小气,不会是还喜欢我吧?”出于抗拒,他肯定会下意识反驳,那你就顺着给他一个台阶“好啦不为难你了,百分百尊重你,你不想帮我就给我推荐个可以帮我的人呗,这总可以吧?” 鲁迅曾经说过:“想说开一扇窗,就得先说凿一堵墙。”为了避免你去麻烦他,你提出的第二个更好操作的方案,他很难拒绝。 这样你既给他留下了情绪稳定的印象,让他在你身上重新体验到舒适感,而且也在你们之间创造了新的联系。 类似的沟通可以间隔两三天来一次,频率不用太高。平和期一定记住不要太快聊感情,不管他回不回复都不要随意揣测,用默默陪伴的方式让他重新接纳你进入到他的世界。 反复期:一段时间后(半个月-21天,习惯养成时间),他也不笨,很大可能会察觉出你们虽然分手了,但是你依然没有离开他的生活。 对于你入侵他的生活这件事,他第一反应一定是恐慌,但因为这么久的相安无事,他也会想自己是不是多想了,两厢冲击下,他对你的态度就会开始反复无常,今天回你一句,明天又晾着你,这也是他在测试你有没有放下他的方式。 如果你急了,正好就让他确认了你的目的,那么之前的努力就会全部打水漂,他会重新开始防备你。 因为在他眼里“一个伤害了我的前任想挽回我,不就是在重新拖我入火坑嘛?” 你只有保持镇定,等他自己想通,他才能真正愿意接纳你。 同时你可以在朋友圈做好高价值展示,比如上心理课、看他喜欢的电影并写出有见地的影评、和朋友聚会等等,充分增加让他把天平倾向你的筹码。 怀念期:如果说前面你做的努力都是安全的,不会有明显的亲密倾向,那么最后一个阶段的开启,就需要你通过情感试探来达成。 比如你们聊天氛围好的时候,突然感慨一句“你说如果我们之前就能这么相处,是不是就不会走到分手这一步了?”看看他的反应,他的情绪如果有明显变化,就表明你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具体操作是,通过一次陈情拉近和他的关系,当然最好是找一个理由见一面,效果更佳。 陈情的重点就在于:利用他初次见你,对你产生的好感“锚”,重新唤起他对你的感情。 比如:“你还记得我们刚在一起的时候,还说要在一起一辈子吗?那时候是真的认定了啊(心锚)谁知道后面就这么稀里糊涂散了(引起共情)其实我想过,确实也是我给了你太多的压力(思考+认错的态度)明明我们一起承担,一起规划未来,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我们是可以过得很幸福的(提出解决办法+美好蓝图)” 接下来就看他的态度,一旦他被你的真诚打动,那么复合也不过是临门一脚的事。 最后我想说,在做了上千个分手案例之后,我总结出了一个普遍的规律,那就是只要真的爱过,没有人会那么容易就放下,挽回失败的人,更多是被自己打败。只有学会把分手这件事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小事来处理,才能真正做到自我救赎的同时收获幸福 就像《被讨厌的勇气》里的那句话:“如果了解世界之大,就会明白自己所受的苦只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