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歌诗细则
原创 刘长志 刘长志 2020-12-23 11:25收录于话题#传习录73个#心学86个#儒学137个#老刘说心学91个#阳明心学124个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收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歌诗”和“诗歌”不是一回事,这里说一下。中国古代诗歌从产生之日起就是声诗,即有乐声乐感的、可以吟诵和歌唱的诗句的组合。中国古代学诗、讲诗、传诗的方式又有声诗、歌诗、乐诗、诵诗、吟诗几种。
“歌诗”是指无乐声伴奏的清唱之诗,《诗经》里的“风”多为歌诗。乐诗实际上也是声诗,只不过更强调要合于乐器之声。同时也含有雅诗之意,与民间信口而唱的歌谣相区别,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赵王弹瑟唱的歌是高雅的乐诗,秦王击缶唱的信天游是土俗的民歌。
歌诗的时候,仪式感非常重要,所有师生要端庄肃穆,重视仪容仪表,精神饱满,发音要清晰洪亮,节律有致,不能急躁,也不能心不在焉。这样坚持久了,就会气机流畅,心气平和。
每个社学,根据学生的多少分为四个班,每天轮换一个班歌诗,其余的学生做观众,听的时候要庄严肃穆,心有敬畏。唱诗每五天一个循环,第五天集中四个班轮流歌诗,每月的初一、十五各校在书院集中歌诗。
歌诗这个事情,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基督教教堂里唱诗班演唱的情景,意思差不多。